|
|
7電影中的“銀幕巨陣”廣告 讓電影廣告成為常態媒體
- 發布日期:2010-08-17 10:19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 瀏覽次數:5
- 如果您對 “ 7電影中的“銀幕巨陣”廣告 讓電影廣告成為常態媒體 ” 這個招商項目感興趣,您可以留言咨詢,或者直接撥打右側的聯系電話。
|
如今,當你走進北京、上海等國內大城市的影院,你都能看到電影開演前播放的寶馬、奔馳等名車的大片廣告,其精彩程度讓你以為這是為某個大片專門投放的貼片廣告呢!其實不然。這樣的大片廣告在國內的主流影院、任何一部電影中都可以頻繁地看到,而你所看到的這種廣告投放形式,其實是一種顛覆了貼片廣告的“銀幕巨陣”廣告。 這種新型的廣告形式,是由一個叫做張慶永的廣告人大膽想象出來的。張慶永并不諱言自己是一個電影行業的資源整合者:他已在電影廣告領域浸淫了七八年,從最初的電影貼片廣告做起,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影院資源、廣告客戶資源、媒體資源以及大量的人脈資源。在擁有這些資源的基礎上,他推出獨創的“銀幕巨陣”廣告,目前已經把全國50個城市的200多家影院納入到自己的“巨陣”下,從而整合出一個占據中國電影市場票房85%的電影廣告投放媒體。 整合動力來自貼片廣告的煩惱 7年的電影廣告經營讓張慶永覺得,國內有著巨大而分散的電影市場,如果再采用這種分散的方式去運作電影廣告,風險會越來越大,廣告代理公司也會越來越被動,很難滿足廣告客戶的需求。 提起多普達手機和《英雄》的完美結合,很多人還記憶猶新。在2001年,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多普達手機,投入區區1000萬元,巧妙地借勢電影《英雄》的轟動效應而異軍突起,成為國產高端手機的代表。這個案例的運作者正是張慶永。 雖然曾經風光一時,但張慶永坦言:運作電影貼片廣告的風險很大,因為即便是引進的大片,也很難預測電影票房的好壞。一旦口碑不好,再碰到一些意外的問題,那就更麻煩了。例如2006年的《達芬奇的密碼》就因為宗教問題而被有關部門提前撤下,這使得廣告客戶和廣告代理公司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此外還有近期的《蘋果》等事先被看好的電影,都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而未能公映,使得廣告客戶的損失更是慘重。 對于廣告客戶而言,運作電影貼片廣告也是個很難琢磨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因為電影本身的票房難以預測,還在于傳統的貼片廣告運作流程,讓廣告客戶無法準確地獲得廣告效果的評估。張慶永告訴記者,傳統貼片廣告的發布形式是:廣告客戶找到廣告代理公司來運作貼片廣告,廣告公司就會找到片商,買到若干萬場次的貼片廣告,然后片商再找到發行方,通過發行方把這幾萬場次的貼片廣告分配到全國的若干條院線中去,每個院線下有很多影院,然后再分配拷貝到具體的影院。這樣經過層層的分配,電影拷貝被分配到各地電影院。 “因為每次電影拷貝的分配都可能是隨機的,廣告客戶只能知道自己買了若干萬場次的電影貼片廣告,卻不知道具體投放到哪些電影院中去了。”張慶永說。 整合20%的電影院 在很多地方市場,20%的電影院占據著整個城市80%的票房市場,這恰好是機會所在,只需要和這20%的電影院合作,就可以占據80%以上的票房市場。 在對傳統貼片廣告市場的憂慮之下,張慶永在2006年開始了一次大膽而富有想像力的整合之旅。他是這樣設想的:貼片廣告只是“流水的兵”,而電影院才是“鐵打的營盤”。如果繞過電影片商和發行方,直接通過電影院投放廣告,那么對廣告客戶、廣告代理公司和電影院來說,可能就是一件三贏的事情。 在張慶永看來,在這種全新的模式下,對于電影院而言,完全可以獲得更為穩定的廣告收入,不會因為電影票房預期的好壞而受到波動。對于張慶永這樣的經營電影廣告的代理公司而言,則可以把電影廣告轉變成為真正的電影媒體,成為一個投放的常態媒體,而不僅僅是斷裂的貼片廣告行為。 于是,張慶永提出了電影“銀幕巨陣”的經營模式,著手自己的全國性的整合行動。他認為,“這幾年,國內的電影院也出現了分化,一些有實力的電影院開始多廳多銀幕的建設,在很多地方市場20%的電影院卻可以占據整個城市80%的票房市場,這恰好給了我們機會。我們只需要和這20%的電影院合作,就可以占據80%以上的票房市場。” 這兩年,張慶永帶領他的公司一家一家地和國內的影院談判,通過買斷的方式拿到其全年的廣告播映權。經過兩年多的拓展,他們已經與國內的215家電影院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在其1270個屏幕上投放自己的電影廣告。根據他們提供的數據,這215家國內最有實力的影院的票房人數已經占據了國內85%的票房收入。 讓合作伙伴看到有利可圖 影院從張慶永拿到的是年度費用,即使在一個階段沒有廣告,也不會對它們造成損失,影院完全可以做到旱澇保收。 雖然是一個多贏的模式,但在整合過程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因為“銀幕巨陣”介入了地方的院線渠道,因此最初開始時,各地院線結成了聯盟對抗“銀幕巨陣”。有時候張慶永去談一個影院時,馬上就有地方廣告公司以更高的價格簽走。 但是,最終還是憑著張慶永的韌性,200多家影院的片前5分鐘廣告播映權還是一一被他買斷。畢竟,影院是有利可圖的:一方面張慶永做的是全國性的推廣,影院有機會拿到全國性的廣告客戶,隨著這些廣告而來的還有展覽展示以及大集團的包場費用;另一方面,影院從張慶永拿到的是年度費用,即使在一個階段沒有廣告,也不會對它們造成損失,影院完全可以做到旱澇保收。 張慶永坦言,在整合這200多家影院前,自己的企業還是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一方面企業需要投入資金云買斷影院的廣告經營權,另一方面廣告客戶資源還需要去開拓,因為客戶在起初也并不了解“銀幕巨陣”到底有多大的廣告價值。為此,張慶永迅速在全國范圍建立了8大分公司以及120人的銷售隊伍,而這些都需要足夠的資金來做支撐。 如今,張慶永終于可以舒緩一口氣了:很多跨國客戶已經率先認可了他的“銀幕巨陣”模式,因為已有不少的高檔汽車廣告開始投放。“國際品牌一方面看中我們這個系統可以進行監播,可以獲得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投放效果評估;同時,他們還可以利用影院的線下渠道開展促銷、展示等活動,以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