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誠招老柿蒂代理加盟
- 發布日期:2010-08-27 23:44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 瀏覽次數:4
- 如果您對 “ 誠招老柿蒂代理加盟 ” 這個招商項目感興趣,您可以留言咨詢,或者直接撥打右側的聯系電話。
|
柿蒂 柿蒂 CalyxKaki (英)PrsimmonCalyx 來源為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kakiL.f.果實的宿萼。 植物形態落葉喬木,小枝有褐色柔毛。葉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8cm,寬3~9cm,先端短尖,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有褐色短柔毛;花雜性,雄花有雄蕊16,成短聚傘花序;雌花單生于葉腋,子房上位,8室;花萼4深裂,有毛,果熟時增大;花冠黃白色,4裂,有毛。漿果扁圓形或卵圓形,直徑3.5~8cm,熟時橙紅色、紅色、鮮黃色,宿存花萼木質。花期5~6月,果期9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河南、山東。 采制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或食用時收集,洗凈,曬干。 性狀宿萼皿狀,萼筒部平展,類方形,直徑1*.5~2.5cm,邊緣4裂,裂片寬三角形,長1~1.5cm,寬約2cm,常向外反卷,基部有果柄或圓形果柄痕;外表面紅棕色,內表面黃棕色,萼筒密生銹色有光澤的短絨毛,作放射狀排列。質硬脆。味微澀。 化學成分含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白樺脂酸(betulicacid)、丁香酸(syring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B-谷甾醇及其糖甙(B-sitosseryl-B-glucoside)、三葉豆甙(trifolin)、金絲桃甙(hyperin)、山奈酚(kaempferol)等。 性味性平,味苦、澀。 功能主治降逆下氣。用于呃逆。 【拉丁名】CALYXKAKI 【來源】本品為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kakiThunb.的干燥宿萼。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食用時收集,洗凈,曬干。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去柄,干燥或打碎。 【性狀】本品呈扁圓形,直徑1.5~2.5cm。中央較厚,微隆起,有果實脫落后的圓形疤痕,邊緣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圓孔狀的果梗痕。外表面黃褐色或紅棕色,內表面黃棕色,密被細絨毛。質硬而脆。無臭,味澀。 【鑒別】取本品粗粉2g,加70%乙醇10ml,溫浸2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沒食子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用水飽和)-甲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苦、澀,平。歸胃經。 【功能主治】降逆下氣。用于呃逆。 【用法用量】4.5~9g。 【各家論述】 1.朱震亨:人之陰氣,依胃為養。士傷則木挾相火,直沖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以為胃寒,既用丁香、柿蒂,不知其孰為補虛、孰為降火,不能清氣利痰,惟有助火而已。 2.《綱目》:咳逆者,氣自臍下沖脈直上至咽膈,作呃忒、蹇逆之聲也。朱肱《南陽書》以噦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咳嗽為咳逆,皆誤矣。噦者,干嘔有聲也。咳逆,有傷寒吐下后,及久病、產后、老人、虛人陰氣大虧,陽氣暴逆,自下焦逆至上焦,而不能出者;有傷寒失下,及平人痰氣抑遏而然者。當鋇其虛實陰陽,或溫或補,或泄熱,或降氣,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單用柿蒂煮汁欽之,取其苦溫能降逆氣也。《濟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李熱,以開痰散郁,蓋從治之法,而昔入亦常用之收效矣。至易水張氏,又益以人參,治病后虛人咳逆,亦有功績。丹溪朱氏但執以寒治熱之理,而不及從治之法,矯枉之過矣。若陳氏《三因》,又加以良姜之類,是真以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3.《本草匯言》:沈則施曰,撩丹溪翁謂入之陰氣,依胃為養。土傷則木挾相火,直沖渭道而作咳逆,宜竹茹黃連柿蒂湯主之,此言熱呃也。《濟生》論謂陽竭于下,孤陰獨存,陰氣亦將旋脫,故逆上面作呃,宜丁附人參柿蒂湯主之,此言寒呃也。又按《準繩》論呃逆之證,有傷寒吐下后、久病、產后陰血大虧,陽氣暴逆,自下逆上而作呃者,非大溫中補中之劑不能治。又有平人飲食痰氣抑遏,而氣自臍下沖脈直上咽膈,而作呃忒蹇逆之聲,用平胃二陳湯,加柿蒂數枚煎服,亦可止也。觀于柿蒂之苦澀,但可以散逆氣,而因寒、因熱、固虛、因滯者,則佐以丁、黃、茹、連、參、術、平胃、二陳輩,當仔細斟酌,毋輕視也。 4.《本草求真》:柿蒂,雖與丁香同為止呃之味,然一辛熱而一營平,合用深得寒熱兼濟之妙。如系有寒無,則丁香在所必用,不得固執從治,必當佐以柿蒂。有熱無寒,則柿蒂在所必需,不得泥以兼濟之必雜以丁香。是以古人用藥,有合數味而見效者,有單用一味而見效者,要使藥與病對,不致悖謬而枉施耳。孟詵:治咳逆、噦氣,煮汁服。 5.《滇南本草》:治氣隔反胃。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