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產業透視 » 新華社1天連發4文關注再融資:三大怪象受質疑

新華社1天連發4文關注再融資:三大怪象受質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31 09:02  瀏覽次數:53

7月29日新華社就再融資連續發文4篇,對京東方業績連年虧損多年未分紅,卻再融資460億元提出質疑。新華社評論認為:由于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控股股東提出再融資計劃輕而易舉,投資者很難撼動的決策,結果只能選擇“用腳投票”,逃離股市。如果再融資“無節操,沒底線”,投資者與融資者的利益不對等,中國股市的“融資恐懼癥”將很難消除。

“鐵公雞”竟成“圈錢王”

京東方06年至今擬融資額高達700多億元

京東方一紙460億元再融資方案出爐后,市場一片嘩然。雖然再融資形式是定向,而且還僅僅是預案,并未得到監管層的批準,但如此大規模的融資額顯然刺激了投資者的神經。根據公告顯示,公司以2.10元/股發行底價發行95億-224億股,擬募集資金額不超過460億元,不僅刷新年內再融資額新高,更創下A股近3年的圈錢紀錄。

“鐵公雞”、“燒錢王”、“無節操”……各種質疑聲一片。查閱資料發現,京東方備受批判與其歷史上數次大舉融資卻幾乎“一毛不拔”密不可分。作為一家上市超過10年的公司,該股上市以來的所有分紅金額僅寥寥數千萬元,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上市后,通過送轉股、增發B股,截至2012年末,總股本已達到135.21億股,較上市之初增長近25倍。

統計數據顯示,京東方從2006年至今,擬融資的總額已經高達700多億元。盡管公司采用定向增發的方式規避了證監會“3年不分紅,不能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的相關規定,但不少投資者質疑,低于公告前市價逾10%的價格增發,且股權稀釋近100%,可以說變相侵害了原有股東的利益。同時,這也暴露出目前與再融資掛鉤的方式存在較大的漏洞。

IPO“冰封”難掩“重融資輕回報”頑疾

再融資三大怪象受質疑

不論是還是京東方,在股市IPO仍“冰封”的情況下,不斷尋求再融資之路“圈錢”,折射出中國股市“重融資、輕回報”的頑疾。事實上,在海外成熟市場里,定向增發主要應用于并購、重組和難度較高的再融資,以避免攤薄原有股東的權益、產生不公平的財富轉移;而在我國,純粹以融資為目的的定向增發大量存在,凸顯了對原有股東保護意識的缺失。

股民和機構投資者對于再融資中的三大怪象表示質疑。

其一,為何在市場剛一反彈就宣布再融資計劃?根據再融資相關規定,增發、的價格和募資前的股價緊密相關,這意味著股價越高,募集的資金也就越多,因此不少都希望借著股市上漲迅速拿出再融資方案,募集更多的資金。不過,從目前投資者的反應來看,市場對于上市公司著急募集資金并不歡迎。股民的意見與股市的反應基本一致。

其二,對再融資的熱情遠超分紅,讓人質疑上市公司只想“抽血”不想“輸血”。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指出,目前歐美等成熟市場上市公司的利潤分紅比例一般為40%-60%,美國上市公司稅后利潤的50%-70%用于支付紅利,相比而言,我國上市公司分紅比例偏低。

其三,不少上市股票“肥”了自己卻“瘦”了投資者,不少增發股份上市后就跌破增發價,給投資者帶來的巨大損失令人質疑。

上半年A股再融資逾2300億元

下半年還有189家公司擬增發逾3600億元

根據滬深交易所公開數據統計,2013年上半年,有247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了再融資方案,融資金額總計2316億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5%。從單筆融資金額來看,上半年完成再融資的247家企業平均單筆融資金額近10億元。

從完成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所屬行業來看,分布于17個行業。其中,制造業共有31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能源及礦業、IT業、醫療健康和公共事業緊隨其后,分別有16家、15家、11家和10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其余幾大行業均不足10家。

從融資規模看,能源及礦業以355.8億元的融資額位居第一,而憑借大規模融資拉動,以302億元位列第二。據不完全統計,除已完成的股市再融資方案外,下半年還有189家上市公司逾3600億元的增發預案蓄勢待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定向增發和配股“抽血”外,今年通過發債融資的狀況也有井噴之勢。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包括企業債、金融債、短期融資券以及可轉換債券等在內的發行數量已經達到457起,涉及金額高達12749.49億元。不僅如此,過去3年股票市場再融資占到整個市場供給的55%,已大大超過新股首發融資額。

股市“抽血”何時休?

中國股市歷來有重融資、輕投資傳統,融資過程的惡意圈錢、欺詐上市、減持套現等行為讓融資者快、投資者痛。不少上市公司趁股市反彈,迫不及待地拿出增發、配股計劃,無異于向投資者“搶錢”。再融資過后,則往往是股價下跌、業績下滑,留下“滿地雞毛”無人收拾。正是股東隨意“抽血”、圈錢重于分紅、投資缺少約束等行為,讓中國股市成了擴充資本金的“天堂”、上市公司擺脫銀行貸款依賴的“福地”、廣大小股民被套牢的夢魘。

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分別下跌12.8%、15.6%,除了受到市場追捧甚至炒作而上漲外,市場總體人氣不佳,成交低迷。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仍然通過再融資從抽血逾2300億元,大有竭澤而漁之嫌。

從歐美資本市場的經驗看,由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相對較為合理,投資者和股東對于上市公司的融資、投資行為具有相對的約束能力,加上監管執法機構對于上市公司制約性強,上市公司要想通過再融資圈錢“忽悠”投資者,必須承擔較大的風險。而在中國股市,盡管證監會幾年前便將上市公司分紅與再融資相掛鉤,但分紅金額與再融資規模至今仍處于失衡狀態。計劃再融資300億元左右的招商銀行,一次募資就幾乎相當于這家銀行近3年的分紅總額。

從曾經暴漲時的“錢多,人傻,速來”,到近年來“跌跌不休”時的“羞于談論股市”,中國股市中投資者與融資者關系的不對等從未改變。由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控股股東提出再融資計劃輕而易舉,中小股東投資者很難撼動上市公司的決策,結果只能選擇“用腳投票”,逃離股市。這是近年來股市一蹶不振、一路下滑的基本原因之一。未來,將成為國內企業直接融資重要渠道的終將恢復,如何避免IPO和再融資“無節操,沒底線”從股市“抽血”,將考驗監管層的決心和投資者的智慧,其中擴大“輸血”、平衡投資者和融資者地位關系至關重要,全方位完善資本市場建設、讓投資者分享上市公司與經濟成長紅利不可或缺。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