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信托出現兌付風險的事件頻繁“曝光”。雖然房地產信托整體不存在兌付的行業性問題,但是在房地產項目到期規模增多,房地產信托部分單體項目由于融資方財務狀況未好轉、“借新還舊”使項目風險延遲曝光等原因,仍面臨較高的兌付壓力。
“今年到期的房地產信托多是2010年、2011年發行的,而彼時的房地產信托調控相對寬松,如今項目漸漸到期,有些項目可能挺不過調控”,上海一信托研究機構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今年二、三季度是兌付高峰
去年以來,房地產信托的兌付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包括中信、中融等多家大型信托公司的項目都暴露出過風險,但最終通過自有資金接盤、引入投資機構等方式均被化解。
不過,房地產信托的兌付高峰仍未過去。
針對房地產信托的到期規模,曾有多家機構給出預計數據,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房地產信托兌付的高峰時段,而的二、三季度將是集中兌付期。
而中信建投證券的一份也指出,房地產信托的兌付規模從2012年7月開始上升,在3月份至7月份到達高峰期,期間平均每月需要兌付的額度均超過200億元。之后房地產信托的兌付規模將逐漸呈下降趨勢,“預計年底將會降至每月100億元左右,此后2014年二季度有抬頭之勢,但隨即回落。”
一般而言,房地產信托到期,若融資企業無力還款,信托公司可能通過展期、“借新還舊”、受讓信托受益權、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等方式解決的兌付問題。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由于去年已有不少信托項目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變相“展期”,存續的“借新還舊”的項目因而普遍承受更高的融資成本,如果未能“起死回生”,將面臨更大的兌付風險。
財務困境
消除難度較大
近期,多家上市房企公布再融資計劃,上市房企資金狀況預期將趨于寬松,不過,對于大量參與中小房企融資的信托公司來講,融資環境改善的“遠水”難解財務狀況緊張的“近渴”。
“今年到期的房地產信托大多是2010年、2011年發行的,而彼時的房地產信托調控相對寬松,如今項目漸漸到期,有些項目可能挺不過調控”,上海一信托研究機構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有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的房地產信托項目中,股權投資類項目占比較高。而從2012年至今,貸款類房地產信托項目的占比明顯增多。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信托中,貸款類產品的規模占比達到了39%,而股權投資類產品的占比則為24%。“股權投資其實很多都是假股權、真債權 ,一般都是附帶回售條款的股權投資,本質上其實還是貸款。貸款類信托的門檻一般都高于股權投資類信托。這些帶回售條款的股權投資項目一般都達不到貸款項目的門檻。最近一年,由于房地產信托控制得更加嚴格,而且新增規模也更少,篩選之后,就出現了貸款占比增加,股權投資占比下降的現象”,用益信托指出。
“雖然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整體融資環境改善,但主要是集中在大型房企中。很多中小房企、在過去的兩年中涉足民間借貸等等,其資金困境是很難得到改善的。如果信托計劃牽涉其中也很難脫身”,上述研究人士指出。
《中國財富管理報告之信托篇》也直指其中風險。前期業務發展過程中,部分信托公司的發展思路過于激進。雖然政策面有所寬松,但是部分“病入膏肓”的項目已經很難取得新的融資扭轉局面,而銷售的不景氣、資金鏈的緊張也會讓購房者對這些項目心存疑慮,銷售回款依然會是這類項目的大問題。對這些項目的信托投資者而言,流動性問題仍將存在。
不過,雖然房地產信托單體項目風險值得警惕,但是行業性的兌付問題并不存在。用益信托認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信托無違約事件,樓市有所回暖,降低了(房地產信托)違約的風險。預計房地產信托的兌付情況與2012年類似,風險事件依然時有發生,不過投資者最終都能拿到本金甚至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