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推進步伐可能比想象中更快。
繼有消息稱全國首份地方版《試點監督管理辦法(討論稿)》已完成并上報銀監會之后,上周四國家工商總局每周定期公布的企業名稱核準公告中赫然出現兩家銀行的名稱——蘇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近期被輿論納入民營銀行“候選名單”的企業仍在不斷增多。不但、騰訊等電商企業多有消息傳出,廣東、溫州等地也頻頻傳出地方推動民企聯合成立民營銀行的消息。
“我們也在觀望,集團層面還沒有消息可供發布,目前的局勢似乎是大家都想搭上這個政策的頭班車,各自都在找門路。”一位不愿具名的阿里巴巴集團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靜待細則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公告中正式出現的蘇寧銀行和華瑞銀行,其名稱均為預先核準。而根據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的業務辦理流程,除需全體投資人簽署《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以及冠名為“中字頭”等字詞需提交國務院批準文件復印件外,其他證明相對簡便。
“就是預先注冊一個名字。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正式的工商登記注冊流程要先向銀監會申請,獲得牌照后才能從工商局登記注冊并領取牌照。”深圳某銀行業資深從業人士表示。
這意味著,盡管蘇寧銀行與華瑞銀行兩個名稱已分別被人預定,但這與申請人正式向銀監會提交發起成立銀行的申請可能并無關聯。盡管如此,這亦是目前市場上僅見的由官方認可的兩個民營銀行名稱。
事實上,目前更多的消息還停留在前期準備和溝通的階段。在上周五,新浪微博注冊用戶“財聯社”稱民營銀行首單有望花落溫州,溫州金融辦正在推動由當地4家及2家非作為主發起人申報首單民營銀行牌照。
但證券時報記者從溫州金融辦了解到的情況是,確有一些本地企業表達了設立民營銀行的強烈意向,并與金融辦進行了前期溝通,但真正的申請程序還得等到國務院細則出臺之后才能啟動。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也認為此事急不得。“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溫州有很多民營銀行已經在積極準備申請,金融辦也很積極地推動此事,但國家細則還沒下來,只能等。”周德文說。
而據記者統計,上周市場先后傳出的阿里巴巴向央行匯報成立網商銀行設想,以及廣東有3家民營銀行設立申請已上報銀監會等消息,無一例外均處“踴躍參與”階段。迄今為止,無論是央行層面還是銀監會層面,關于民營銀行申報成立的細則規定并未出臺。
發起企業電商居多
但政策的空窗并未影響市場熱情。事實上,自1996年成立之后,中國境內再無第二家主要由民營資本發起成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誕生。直至今年6月末,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之后,國內壓抑已久的民營資本進軍熱情才集中迸發。
“在以前,民營資本最多能夠發起設立一家村鎮銀行。而即便是村鎮銀行,政策也一度要求主發起人是一家商業銀行,成立完全意義上的民營銀行是不可能的。要么你就搞一些擔保公司或者小貸公司,但那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銀行。”一位不愿具名的廣州擔保行業資深人士稱。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此輪積極申報發起民營銀行企業的一大特點,就是電商企業居多。業內人士稱,這與電子商務近年來頻頻涉足金融的市場現狀直接相關。
“阿里等已經有小貸公司,也有支付寶這樣的支付工具,客戶基礎和數據基礎也擺在那里,其所缺的只是一個銀行牌照而已。”深圳某股份行一位后臺部門負責人說。
電商在金融領域的進取事實上已經讓現有的持牌銀行感到壓力。行長邵平年初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就坦承,在互聯網已深入現代生活各個層面的當下,繼續封閉走傳統的銀行發展道路空間已經不大,選擇與電商相互融合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