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曾經動輒數千億的再融資潮已經變得不再兇猛,但是資本的壓力仍然是眾多銀行心中的一塊大石,讓銀行再融資的浪花層層疊疊。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三季度,就有超過1630億的再融資方案發布或者準備發布。“股份制銀行是重災區,多家銀行已經跌破或逼近資本紅線。雖然新《資本管理辦法》有過渡期,但是這似乎并沒有讓有些銀行松一口氣。”業內人士指出。
三季度再融資計劃超千億元
招行歷時兩年的A+H方案終于獲批,擬融資共不超過350億元人民幣,用于補充資本金;8月22日晚間,公告其《A股配股說明書》(下稱《說明書》)。根據《說明書》,本次配股將按每10股配售1.74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A股和 H股配股比例相同。 其中,A股配股股數為 30.74億股,H股配股股數為 6.80億股,合計配股股數為 37.54億股。預計總融資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人民幣 350億,其中A股配股預計融資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人民幣 287億,H股配股預計融資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人民幣 64億。
9月4日,招商銀行在上配股,獲得275.25億元的融資,這是招商銀行在2009年以來的第三次再融資。
中報稱,未來平安銀行繼續推進系列資本金補充計劃,包括向平安集團定向不超過200億元。然而9月8日晚間,公告顯示,9月6日,公司與平安銀行簽署《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平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認購協議》,認購平安銀行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3.23億股的股票,每股認購價格為11.17元。中國平安表示,此次股份認購將降低公司的自有資金不超過148億元,所投資資金將用于補充平安銀行核心資本,提高平安銀行資本充足率。
除此之外,二級資本工具也被銀行青睞。
7月29日晚間,公告稱,為補充該行二級資本,當日該行董事會會議全票審議通過關于授權高級管理層在境內外發行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減記型合格二級資本工具的議案。
8月27日公告,擬在境內市場發行不超過370億元的二級資本工具,債券不少于5年期。
9月18日,發布公告,稱銀監會同意該行發行不超過162億元二級資本債券,并將按照有關法規計入二級資本。光大銀行表示,除融資方式外,還將采取提升資本回報率等內源式方式,來緩解資本壓力。其中包括發展信用卡業務和小微業務等舉措。
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承壓
中報數據顯示,多家上市銀行面臨資本壓力,而重災區往往集中在股份制銀行。
中報顯示,截至6月末,按照“舊辦法”計算,招行資本充足率為11.39%,比年初下降0.75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8.12%,比年初下降0.37個百分點,這一指標已是招行連續三年低于8.5%的監管紅線。而在新辦法(《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下,招行資本充足率為10.7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分別比上年末下降0.69個和0.34個百分點。去年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招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49%,雖然較年初提高0.27個百分點,但仍低于監管層要求的8.5%標準。
平安銀行發布半年業績報告稱,在資本充足率方面,按照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計算,上半年平安銀行資本充足率為9.9%、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05%。根據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計算,平安銀行資本充足率8.78%、一級資本充足率7.2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7.29%,符合監管分步達標要求。
光大顯示,按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計算,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0.55%,比上年末下降0.44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34%。而按照今年1月1日施行的監管新規,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9.6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為7.77%。
? ? ?根據銀監會2011年發布的《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要求,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于11.5%和10.5%,對核心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分別為9.5%和8.5%。盡管屬于非系統重要性銀行,但光大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仍低于監管要求。
今年上半年,集團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2%,資本充足率為11.66%。
半年報顯示,以母公司口徑計算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48%,而按集團口徑計算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61%,均低于2012年末8.97%的數值。
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過渡期內的監管要求:年底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5.5%、6.5%、8.5%,過渡期分步達標。即便按照過渡期的要求,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雖勉強達標但也已逼近紅線。
雖然一向穩健的五大行暫時沒有面臨如上述股份制銀行那樣嚴峻的資本壓力,但是統計顯示,在新的資本計算方法下,五大銀行資本充足指標較一季度出現普降。五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平均下滑0.31個百分點至12.6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下滑0.27個百分點至9.93%。
優先股是新航道?
優先股改革的消息讓銀行股著實火了一把。業內人士指出,優先股制度的推出,正好給融資壓力巨大的銀行開辟了一條新的股權融資之道,相對債券及其他債券類融資方式,優先股沒有還本壓力,還可以延遲支付股利,從而降低金融機構的償付壓力和債券的再發行成本。
分析稱,相對于增發、配股、發行等融資方式而言,銀行類發行優先股融資更具備優勢。銀行股再融資基本上都是“大手筆”,由于優先股不上市流通,既不會從市場中抽血,也不會像解禁一樣造成壓力。此外,優先股發行一般不存在風險,畢竟其投資者追求的是固定的股息收益,而其他幾種方式則不一樣。同時也有利于防范利益輸送。相對而言,優先股制度能更好地滿足銀行股的融資需求,也更適合目前A股市場的現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