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銀行客戶而言,跨行轉賬并不陌生。不過,在央行推出超級網銀之后,一種類似于跨行轉賬,但比跨行轉賬更加便捷的“跨行資金歸集”業務開始為大家所熟知。
記者調查發現,股份制銀行針對這項業務紛紛推出了專屬理財產品以吸引客戶。在跨行資金歸集這項業務的背后,實際是一場銀行間無聲的攬儲大戰。
主要商業銀行均已推出“資金歸集”
資金歸集是借助于央行“超級網銀”開發的一種產品,簡而言之,通過這項業務,銀行可將不論是個人客戶還是企業客戶分散在不同銀行、不同賬戶之中的資金,通過網銀、手機銀行等方式,歸集至一個中心賬戶。與網銀用戶常用的跨行轉賬方式不同,“跨行轉入”由收款方發起。收款方可以在協議允許的前提下,到其他銀行的賬戶中“抓錢”。這樣,如果網銀用戶想要通過網銀渠道將分散在不同銀行的幾個賬戶中的資金集中到一起,以前需要開通所有賬戶所屬的銀行網銀,再通過這些銀行的網銀分別辦理跨行轉賬;而現在只需開通資金匯總賬戶所屬的銀行網銀,通過這個網銀辦理跨行轉入就可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跨行資金歸集不僅可以在同名不同銀行間進行,不同名賬戶間也可以進行。相比于跨行匯款要收取手續費,通過跨行資金歸集,資金在這些不同賬戶間的劃轉完全免費。
在去年民生銀行首家推出跨行資金歸集之后,招行、浦發等股份制銀行也相繼推出了跨行資金歸集業務。到目前,主要商業銀行均推出了這一業務。
據悉,銀行提供的跨行資金歸集主要有三種模式:保底歸集、定額歸集和全額歸集。保底歸集是指當關聯賬戶余額大于保底金額時,自動把超出部分轉賬至中心賬戶。定額歸集是指為關聯賬戶設定一個固定金額,當余額達到固定金額時,銀行自動把資金轉到中心賬戶。全額歸集是指只要關聯賬戶余額大于0,銀行就自動把關聯賬戶所有資金轉賬至中心賬戶。除了這三種模式外,臨時的資金歸集,客戶也可手動操作。
“資金歸集”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略高一籌
業內人士指出,跨行資金歸集只是一種工具,僅僅比拼工具對于銀行而言并無更多提升空間。歸集背后的服務完善和依托資金歸集業務所產生的衍生金融工具和渠道創新才是各銀行關注的焦點。“跨行資金歸集業務對銀行客戶具有不小吸引力,很多客戶在多個銀行擁有賬戶,但是有些賬戶中的資金可能不多,資金量小的話放在賬戶里只能吃銀行的利息,而跨行歸集可以將這些零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客戶可以統一調配這些資金,進行集中的理財。”業內人士分析稱。
記者觀察可知,“集中理財”正是目前各銀行在資金歸集之后主打的服務和產品。華夏銀行在該行的宣傳材料中就明確指出,“理財需要化零為整,通過華夏銀行網銀可以把多個銀行的資金都歸集到華夏卡里,自動轉入簽約的天天利、七天利賬戶,享受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
不僅如此,一些股份制銀行還推出了資金歸集專屬理財產品。如光大銀行 、廣發銀行此前都推出過多款“人民幣理財計劃資金歸集專屬版”系列理財產品,將資金歸集與理財產品對接起來。與一般的理財產品不同的是,這類專屬產品只能用從其他銀行歸集過來的資金進行購買,不能使用原有賬戶的資金。而從這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來看,與同期限的同類理財產品相比略高。
存款拉鋸戰將呈現不同面貌
從前期跨行資金歸集工具到后期專屬理財產品的推出,不難看出,資金歸集已成為銀行攬儲的又一 “ 利器 ” . 不過 , 資金歸集是一把 “ 雙刃劍”—在“歸集”別家銀行資金的同時,也存在被“歸集”的可能性。
也正因為此,跨行資金歸集并非沒有額度限制。據記者了解,客戶賬戶資金被歸集到他行賬戶設有一定的門檻,多數大行的單日限額是5000元,超過該數目將不能被歸集走,而股份制銀行的限額多是5萬元。一些銀行對于一個月內被歸集的資金的數額也設有上限。
“因為國有大行零售網點多,吸收存款能力強,他們不希望通過這個功能將存款轉出;而股份制銀行因為存款基礎不如大型國有銀行,因此在推進這項業務時更加積極。”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到20.51萬家,其中,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大行網點數均超過1萬家,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任何一家股份制銀行網點數均未突破1000家。
分析指出,由于貸存比長期存在,銀行為了放出更多的貸款,必須要吸收更多的存款。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對于資金歸集業務的不同態度,也顯現出雙方在存款方面的基礎并不相同,未來,雙方的這場存款拉鋸戰恐怕將呈現出更多不同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