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產業透視 » 自住商品房尚待清除“副作用”

自住商品房尚待清除“副作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19 09:36  瀏覽次數:28
   以“限房價、競地價”方式推出的自住型商品房地塊成為近期北京土地市場的熱點。作為“京七條”中最具新意的舉措,這種模式并非首次在北京市場上出現。早在2010年,北京房山的一宗“中低價位商品住宅用地”就以“限房價、競地價”的方式推出;更早的2006年,“廣渠路36號地”在拍賣中也對房屋售價進行了約定。

上述兩個項目分別在2011年和2008年入市。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探訪發現,曾經約定“意向銷售價格9500元/平方米”的首城國際項目,二手房售價已直逼6萬元/平方米;首宗“限房價、競地價”項目長陽國際城,雖然開盤時遭到瘋搶,但如今仍有不少房屋處于尚未入住的狀態。
 
? ? ?業內人士認為,北京市提出的自住型商品住房雖以市場化方式進行土地出讓、銷售,但仍帶有一定保障房性質,且會擠壓房地產企業的利潤。自住商品房面臨著開發商轉嫁成本、“攤薄”質量的隱憂,此類商品房能否改善樓市供應結構仍有待觀察。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