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發動機技術還是變速箱技術,自主品牌車企都很難有發展優勢,短期內不可能超越合資品牌車企,在此情況下,自主品牌要確立自己的發展優勢,就必須在基于中國消費者需求方面進行創新
在自主品牌的發展戰略中,車聯網系統將成為新的“重中之重”。
日前,上汽集團正式發布了三項汽車未來科技計劃,包括輕量化、新能源和車聯網,其中,車聯網將成為上汽集團自主品牌加大研發投入的重點項目。而隨著上汽集團的第三代車聯網系統inkaNet3.0版本的正式上市,上汽集團寄望自主品牌能真正通過車聯網技術,與外資車企達到齊頭并進的程度。
發展三年多以來,車聯網技術不僅讓上汽的自主品牌——榮威、MG,擁有了品牌的特點與競爭力,而且也培養了很多國內車聯網系統的“最初受眾群體”。不過,在產品市場競爭力逐步加大之際,車聯網技術在給上汽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溢價外,也勢必會給其帶來更多挑戰。
加大投入
隨著inkaNet3.0系統的正式上市,上汽集團在車聯網技術的應用發展上,開始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在未來,上汽集團領先的科技實力將不僅體現在榮威350上,還將有更多車型搭載上汽inkaNet。”日前,上汽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陳志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悉,inkaNet 3.0系統的語音識別能力相比此前的車聯網系統更快速,更準確,甚至能聽懂多種方言和俚語,并通過硬件的擴容,實現了1分鐘更新一次路況,隨時調整最佳行車路線,避免擁堵,節約行車時間和燃油。
據上汽集團產品規劃部高級經理范方樹透露,上汽在inkaNet3.0上的前期投入已接近兩億元,后期還會繼續投入2億至3億元,用來擴大inkaNet3.0的平臺研發。
從2010年首次推出inkaNet系統,到后來iVoka(inkaNet中的聲控系統,相當于siri之于iPhone)的出現,上汽集團的自主品牌團隊一直在力圖使其產品實現真正的“人車對話”,以增強上汽集團在自主核心技術領域的話語權。目前,榮威350車型的inkaNet裝機率已經超過了70%。
“不論是從消費者需求角度還是汽車行業的發展角度來看,汽車的信息化、網絡化發展都是汽車未來發展的核心趨勢。”陳志鑫表示。
其實,早在2008年,上汽集團就在內部確定了inkaNet系統的開發項目。在2010年4月的北京國際車展上,上汽集團與中國聯通開啟了戰略合作關系,并推出了inkaNet 1.0系統。上汽認為,無論是發動機技術還是變速箱技術,自主品牌車企都很難有發展優勢,短期內不可能超越合資品牌車企,在此情況下,自主品牌要確立自己的發展優勢,就必須在基于中國消費者需求方面進行創新。
“與通用、福特等合資企業將車聯網技術主要應用在B級車上不同,上汽集團選擇將A級車作為車聯網技術的突破口,原因是這樣能更貼近中國消費市場,而車聯網系統也能夠得到更快的普及。”汽車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表示。
放手一搏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15年,我國車聯網用戶規模將達4000萬,而未來5年,我國車聯網產業的產值有望超過1000億元。而另一方面,在2012年工信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12年物聯網發展資金擬支持項目》中就提到了智能交通領域。由此可見,為了滿足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汽車電子與車聯網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技術路線。
當前,從豐田的G-Book、福特的SYNC系統、到通用的安吉星系統,可以看出各大廠家在加強汽車智能領域的市場爭奪,此外,近年來諸如上汽、長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車企,也紛紛加快了推動汽車智能化的步伐。而除了整車制造企業外,國際電子巨頭也開始紛紛進入車聯網。顯然,隨著國內車聯網發展迎來“二次浪潮”,上汽集團將要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有行業人士認為,上汽集團之所以現階段要宣布加大在車聯網方面的投入,除了看到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潛力外,更體現出其在行業競爭重壓下,想要鞏固及加快優勢特點發展的意向。畢竟海外車企在技術積累方面已經非常完整,雖然有些企業在國內市場推廣車聯網技術起步較晚,但一旦專注發展和投入,其增長的速度會非???,這對于自主品牌車企而言將是很大的危機。
而在行業競爭壓力之外,市場需求量的充分打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也是眾多車企發展車聯網應用時,需要面臨的頭等問題。近期,有專家表示,目前的車聯網行業還存在產業鏈混亂、制造商利潤薄的情況,因此消費市場形成的進度也比較慢。
作為車聯網技術較為先進的自主品牌車企,上汽集團要在此領域繼續保持自己的差異化發展優勢,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戰略規劃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