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產業透視 » 觸底反彈 光伏業走進春天?

觸底反彈 光伏業走進春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26 09:22  瀏覽次數:17
  同比與環比的高位增長,令曾陷入產能過剩困局的光伏業再現春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供需關系漸趨平衡、行業技術水平和轉化效率的提升令企業成本下降,利潤提升。但光伏業是否就此進入穩定上升期,一些企業表示,還需謹慎觀望。

近日,國內光伏企業三季度財報陸續出爐,亮眼的業績引發行業關注。
 
  晶科能源公布的財報顯示,公司毛利率提高至22.3%;三季度總收入為3.207億美元,環比增長11.2%,同比增長47.6%;凈利潤為1690萬美元。英利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收為5.96億美元,環比增長8%,同比增長65%。阿特斯公布的財報顯示,公司三季度總銷售額為4.91億美元,環比增長28.9%,同比增長51%。
 
  光伏行業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對此,市場分析機構“全球光伏研討會”光伏行業高級分析師廉銳持肯定觀點。他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行業的春天今年初就已經到來了,并且即將進入夏天。”他說,從今年初開始,很多企業的業績開始改善,有的企業甚至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業績就有所好轉。
 
  不過,企業方面卻持謹慎態度。阿特斯業務發展總監張謙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一些主流制造企業都實現了減虧甚至扭虧為盈,但是行業是否迎來了春天,還需觀察今后的周期性表現。因為今年下半年行業季節性需求旺盛,而一季度往往未必有這樣大的安裝需求。”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行業逐漸走出了谷底,但是否真正進入可持續發展的穩定上升期,仍取決于供需關系和市場變化。
 
  供需趨穩帶來利好
 
  在廉銳看來,光伏企業三季度業績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場供需漸趨平衡令產品價格逐漸穩定,同時成本價格有所下降。
 
  他表示,行業洗牌后,市場供需逐漸實現平衡,國內市場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斷貨的情況。
 
  同時,隨著供需關系趨于平衡,光伏產品價格也趨于穩定,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上漲局面。而隨著行業技術水平和轉化效率的提升,成本價格也在下降,企業利潤有所提升。
 
  英利相關負責人表示,得益于光伏組件平均銷售價格趨于穩定以及公司削減成本等因素,三季度,其光伏產品毛利率從上一季度的11.8%增至13.7%,高于之前預期的11%~13%。
 
  錢晶也表示,晶科能源合理的成本結構、不斷提高的產品均價與不斷增長的電站利潤使得公司三季度毛利率提高至22.3%,并提前實現了2013年全年盈利的既定目標。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區域可再生能源促進中心執行主任李軍告訴國際商報記者,隨著技術的提升,預計2016~2018年光伏行業系統價格成本將再降2元。
 
  主動轉型
 
  “未來中國光伏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廉銳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場,預計今年安裝容量將達8.9GW,占到全球市場的25%。較之去年的4.8GW,今年我國光伏市場需求有望增長85%。“預計今年全球光伏市場安裝容量將達35GW,增幅為17%。”據廉銳介紹,盡管歐洲市場在萎縮,但日本和美國等光伏業新興市場的需求均在增加,其中日本今年的需求預計將達7GW,占全球市場的兩成,高于去年的2GW~3GW;預計美國今年的需求有望達4.3GW,占全球市場的一成多,亦高于去年的3GW.
 
  無疑,新市場的巨大潛力給我國光伏產業帶來新的機遇。“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和日本等市場需求旺盛,各家企業都在滿負荷運轉。”張謙表示。晶科能源三季報也顯示,由于歐洲市場持續萎縮,公司已將重心轉移到了中國、日本、美國、南非和印度等極具潛力的太陽能市場。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提升行業競爭力,不少龍頭企業都在努力實現從單純的組件制造向整體解決方案轉型。
 
  張謙表示,阿特斯自2009年就開始進行業務結構轉型,向解決方案方向傾斜。今后,公司將不再單純追逐產能,而是著重電站開發、建設、持有和銷售等,并嘗試其他新的商業模式。
 
  晶科能源三季報也顯示,公司將繼續抓住下游電站開發市場的營收增長機遇,將從單純的組件銷售轉型為一站式全面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
  盡管政策利好及企業主動轉型給光伏行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但張謙仍擔憂,市場需求的走旺或許會帶來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因此整個行業要合理布局,實現有序競爭,避免重蹈覆轍。
 
  錢晶則認為,分布式光伏發電在大力推行的同時仍面臨融資、屋面安裝選址、電網接入等困局,同時合同能源管理會帶來包括電價讓利和屋面租賃等交易風險。此外,錢晶還擔憂地面電站如何突破并網瓶頸、補貼能否發放到位,以及可操作的技術評估標準和細則能否盡快出臺等問題。
? ??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