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國將實施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主要包括:
1、在年金繳費環節,對單位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職工支付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繳費,在計入個人賬戶時,個人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繳付的年金個人繳費部分,在不超過本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的4%標準內的部分,暫從個人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3、在年金基金投資環節,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分配計入個人賬戶時,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4、在年金領取環節,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領取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適用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此次年金個人所得稅政策出臺后,年金參保者均可享受遞延納稅的好處,相當一部分參保者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個人所得稅稅負。
中國企業年金個稅遞延出爐
中國即將實施的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主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我們通過介紹美國的企業年金個稅遞延,即401k計劃發展歷史與現狀的來了解什么是企業年金個稅遞延以及這項政策的積極意義。
? ? 美國企業年金個稅遞延介紹
401k計劃起源于美國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該計劃規定,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賬戶。員工每月從其工資中拿出不超過15%的資金存入養老金賬戶,雇主可以自己選擇是否繳費,通常情況下,雇主投入到雇員401k退休計劃中的資金為雇員年收入的3%,最高不超過6%。目前401k根據參與者的不同特性,發展出了適合于不同類型參與者的401k計劃,這也是401k計劃能夠獲得廣泛參與的原因之一。
具體來看,401k計劃的抵扣額度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逐步升高的,通過對比近十年來的養老金計劃規模,會發現在擴大抵扣額政策推出的當年,養老金的規模增速會大幅度提升,人們參與該計劃的額度和意愿,相當程度上受到稅收優惠政策的影響。
經過多年的發展,401k計劃已經發展出傳統401k,安全港式401k,簡單401k,以及Roth401k等多種參與形式。Roth401k計劃對于一些收入較低的人比較有吸引力,因為他們當期的收入較低從而繳費率也處于較低水平,而退休后社會養老金和雇主養老金,以及個人養老金計劃疊加的退休金可能會高于目前納稅的區間。
中美兩國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對比
通過對比中美兩國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我們發現,目前中國的模式相對比較簡單,適合剛開始實施稅延政策的國家,而美國的模式完善,各注重社會公平。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仍有望推出
企業年金和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分別屬于養老保險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相互并不沖突。
從美國的發展經驗看,先是在1978年出現了企業年金稅收遞延計劃——401K,出于社會公平的角度,在1982年稅法提出IRAs每年繳費限額為2000美元或收入的百分之百的較低者,以及雇員無論是否參加了其他退休計劃,只要有收入來源且年齡低于70.5歲,都可以向IRAs繳納可減稅的繳費額,極大的刺激了最初的設計構想是向那些沒有被雇主養老計劃包括的工作者提供可以抵稅的優惠養老計劃——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IRAs,發展至今,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IRAs規模已經超過401K計劃。參與人員不僅包括未參加第二支柱的工作者,還包括已經擁有雇主養老計劃的員工。
政府將每年的可抵扣金額提高對于IRAs的發展至關重要,比如1998-2001年的IRAs增長緩慢,但是2001年抵扣金額的提高后,IRAs增長明顯上升。雖然IRAs計劃都具有稅收優惠的共性,但不同計劃的稅收優惠幅度和限制都有所不同。
IRAs計劃中RothI RAs的發展較為迅速,不過目前傳統IRAs計劃(傳統IRAs+Rollover IRAs)依然占據IRAs計劃的主導地位,其中rollover IRAs計劃占了IRAs計劃的30%左右,如圖所示。
2009年,33%的工作者擁有401k賬戶,截至2010年底,美國共有53.6萬個401k計劃,年末總資產已達3.075萬億元,占當年GDP份額的20.9%。到2011年底,美國401k賬戶資產已經達到3.2萬億美元,占美國退休市場資產的18%,IRAs賬戶為5.1萬億美元,占美國退休市場資產的27%。隨著中國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的出臺,我們有理由相信,同樣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中國政府也會考慮那些沒有被企業年金包括的工作者,提供他們也可以享受抵稅的優惠養老計劃,即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
資本市場有望迎來長期資金
2011年頒布了《企業年金基金監督管理辦法》,提高了企業年金投資股票的比例(從20%提高到30%),進一步放開企業年金投資范圍。隨著中國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的出臺,企業年金體量有望爆發性增長,有望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資金,并不斷提供增量資金。
中國企業年金發展情況
我國企業年金制度于2000年開始實行,目前企業年金稅收優惠僅限于單位繳費部分在總工資額的4%以內可以稅前列支,個人繳費部分稅收優惠(不超過個人計稅工資總額4%)將在2014年開始實施。從2000年開始到2012年,我國企業年金從規模和參與人數都有提高,但參與人數占就業人口的比例一直低于5%,覆蓋人口不廣。究其原因,參與的企業大多是本身就待遇好具有壟斷性質的大中型國企,且向壟斷力強待遇好的行業傾斜,而最需要養老保障的中小企業,卻并沒有設立企業年金,這一方面是由于激勵政策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市場上缺乏適合中小企業的產品。隨著中國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在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企業年金體量有望爆發性增長。
參照美國401K計劃的投資方向,預計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資金
我們參照美國的401k計劃資產中投資方向,2011年401K賬戶資產中39%直接投資于股票基金,合計共有61%投資于股票證券,投資方式包括為股票基金、共同基金以及自己任職公司的股票,34%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
到2011年底,美國有5100萬工作者參加401K計劃,且資產已經達到3.2萬億美元,占美國全部退休資產的18%。從美國401K資產的增長來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持續增長的,可以不斷為資本市場提供增量的資金。
壽險業分享年金盛宴
此次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超市場預期
之前市場預期的在上海試點的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政策雖然還沒有推出,但此次推出的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的力度和范圍以及受益程度都遠遠高于前者。
從參與地區來看,之前預期的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僅在上海試點,全國無時間表,而此次企業年金、職工年金個稅遞延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在假設參與企業年金的職工人均工資達到全國非私營單位人均工資的300%的前提下,企業與個人繳費可抵扣個稅的上限為每月935元,超過之前預期上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每月700元的可抵扣額。
由于目前參與企業年金的職工僅占就業總人數的5%,但從深圳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試點來看,預計709萬公務員會通過職業年金的方式達成養老險并軌,我們預計經過的推廣后,成熟階段參與人數達到就業人數的10%,按2012年底職工就業人數計算,達到3702萬人,遠超過對上海試點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的人數(約150萬人).
壽險業分享年金盛宴
我國法律規定,企業年金投資決策中有四個角色,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資管理人。其中受托人與企業年金發起雇主一起,具有選擇投資方式和策略的權利,且受托人一般為企業年金理事會或其他法人受托機構,從中可以看出員工作為個人,是無權選擇自己的企業年金投資方向的。
目前共有61家企業年金管理機構通過審批具有管理企業年金的資格。
其中保險公司中有受托人資格的有:國壽養老、平安養老、長江養老、泰康養老、太平養老等5家。
有賬戶管理人資格的有: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國壽養老、平安養老、泰康養老、長江養老等8家。
有投資管理人資格的有:國壽資產、平安養老、華泰資管、太平養老、泰康資管、人保資管、長江養老。
四家上市公司都分別直接或間接擁有賬戶管理人資格,除新華外,其他三家直接或間接擁有受托人和投資管理人資格。截止2012年,收費最高的投資管理人資產規模保險機構以46.5%的份額排名第一,基金公司以45%的微弱差距緊隨其后。隨著中國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的推出,預計企業年金總量將有快速的增長,壽險業作為企業年金管理機構之一,也將分享年金盛宴。
投資建議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企業年金個稅遞延的推出,保險公司作為資產管理者之一也將從中受益,有利于提升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與估值水平。
1、對于保險,我們維持前期觀點,依然認為目前股價被低估,但是標的上,我們加入中國人壽,目前推薦標的為:“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
主要原因如下:
A、站在目前時刻,我們更加看好一些較低估值的標的,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更有投資價值。
B、今年以來,其實平安、太保的基本面都是超預期的,但是整個板塊由于平安的小非減持、萬福生科被處罰、上海家化事宜等非基本面因素的影響,股價一直比較低迷,隨著小非減持的持續,我們認為抑制股價的因素在逐漸削弱。
C、看好平安、太保的估值的回歸,目前距離平安、太保回到正常化的估值水平,都具有較大的空間,特別是中國平安,如果回到2014年1倍P/EV還有16%的空間,保險行業每年正常維持12%-15%的ROE(太保、新華、人壽),平安大約在20%左右,基于2013年預期,目前的P/B普遍才1.7-1.9倍左右。
D、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看好中國平安的布局,陸金所、平安科技、平安好車等,從金融到互聯網(科技)以及互聯網(科技)轉向金融,平安均有布局,正是這些布局,讓我們相信,平安未來的成長依然可期。因此,我們特別重點推薦中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