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盛傳將于春節前發布,昨日閉幕的2014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也指出,將積極發展通用航空、促進民航協調發展。不過據記者了解,低空飛行目前仍處于攻堅階段。
由于通用航空主要是指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包括農林牧漁作業飛行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等,因此備受關注的低空飛行實際上與通用航空具有頗多的重疊之處,特別是中上游從事航空器生產的企業在兩個領域實際上是相通的。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通用航空進入大規模實質性操作階段后,低空飛行才有望逐步放開。
一直以來,低空飛行被視為民航領域的禁區,盡管近年來不斷有來自各方面的聲音呼吁放開低空飛行,但該領域始終未能完成破冰之旅,產業政策在低空飛行領域鮮有觸及。曾有媒體統計,一旦低空飛行放開,通用航空領域將迎來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
“低空飛行實際上是通用航空的延伸,在技術和人才方面,通用航空可向低空領域進行移植,如果政策放開,壓制多年的低空飛行可能會比通用航空發展速度更快。”一券商軍工研究員對記者表示。
在放開低空飛行呼聲漸漲的同時,通用航空領域已經迎來實質性扶助政策。今年11月18日,民航總局聯合解放軍總參謀部印發了《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該規定的出臺被解讀為國內通用航空政策大幕全面開啟,具有框架性和統領作用。東方證券研究員劉金缽預計,前述規定厘清了航空領域各部門的權限,后期的配套政策將陸續出臺。
到目前為止,8000米以上的客貨運民航已基本放開,中國國航、東方航空、海南航空、南方航空等大型航空公司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民航實際上并無過多的盈利空間,四大航空公司甚至曾被詬病為依靠匯兌收益增利。反觀專注于通用航空的中信海直等企業,其毛利率約為國航客運業務的2倍,貨運業務的5倍。
因此通用航空也被譽為民航最后一片藍海。2014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傳出的數據顯示,今年通用航空飛行接近60萬小時,同比增長5.6%,與傳統民航存在巨大差距。
但興業證券曾旭認為,民航總局今年在通用航空領域動作頻頻,如支持個人飛行,成立專門的航空產業領導小組,并且兌現了通用航空補貼政策。
另一組數據顯示,國內目前注冊通用航空飛機超過1600架,從業人員達到5400人,通用航空企業則接近200家。曾旭指出,美國等發達國家放開低空飛行后,通用航空領域經歷了30年的高速發展期,這一經驗數據值得國內通用航空產業參考。
“作為低空放開的先決條件,通用航空如果獲得快速發展,低空放開也只是時間問題。”上述上海某軍工研究員表示。
據悉,低空飛行的設計方案目前正在準備之中,市場預計《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最早會在春節前發布,該規定是低空飛行領域的破冰之行,具有重大的意義。中信海直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機型定位于通用航空,與低空飛行航空器在技術上具有承接性,公司會根據航空政策的頂層設計作出適當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