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產業透視 » 用科技撐起“渤海糧倉” 鹽堿荒地種出優質糧

用科技撐起“渤海糧倉” 鹽堿荒地種出優質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26 11:13  瀏覽次數:30
  創新驅動發展
 
  張汝和是山東沾化縣馮家鎮李家村人,承包了1000畝鹽堿地。這片地在山東萬畝“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區內。今年這塊地第一次種植小麥和玉米,小麥畝產606斤,玉米畝產626斤,而示范區內小麥單產最高能達898斤,玉米達800斤。張汝和說,沒有科技支撐,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國現有耕地中,占65%的中低產田僅貢獻44%的糧食。在環渤海4?。ㄊ校┲校?000多萬畝的中低產田和1000多萬畝的鹽堿荒地。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建成“渤海糧倉”?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決定聯合啟動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今年4月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山東東營宣布這一示范工程啟動。
 
  該工程計劃在河北、山東、遼寧、天津等地建立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實施5年,目標到2017年實現增糧60億斤,到2020年增糧100億斤。目前,工程實施半年多,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渤海糧倉”系統部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該工程的重點任務。
 
  4月9日的啟動會對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實施進行了系統部署。該工程進入實質性的推進階段。萬鋼對工程實施提出了五點要求:在發展目標上,將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并重,建立增產增效同步的技術體系;在頂層設計上,按照“四化同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建立糧食生產和多種新型產業有機集成的產業結構;在管理機制上,要建立多部門聯合推動機制,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在實施措施上,要與“一城兩區百園”工程結合,發揮園區結盟優勢,整合資源,協同推進;在區域布局上,在提煉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經驗基礎上,分期規劃實施黃淮平原西部、東北平原西部、黃土高原北部等低產農田集中區增糧增效科技示范工程。
 
  緊接著,今年5月16日和6月4日,天津和河北先后召開了渤海糧倉工程項目區推進會。
 
  根據調研,科技部提出該工程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抓住關鍵技術創新,實現環渤海中低產區糧食增糧增效瓶頸技術突破;突出技術集成示范,為環渤海中低產區大面積糧食增產和農業增效提供科技支撐;培育發展種肥產業,推進環渤海區域以種、肥產業為核心的農業產業化布局;探索新型社會化服務方式,提供環渤海地區信息化服務水平;摸清區域土地資源狀況,探索土地金融結合的科技投入新模式。
 
  山東營造“渤海糧倉”縮影
 
  張汝和所在的沾化核心示范區所取得的單產增加成績,得益于耐鹽抗旱高產小麥新品種“小偃81”應用和ETS微生物土壤改良材料這兩項關鍵技術。去年,“渤海糧倉”工程在山東先行試驗,在濱州、東營、無棣等13個示范區,建設13萬畝示范區。
 
  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在啟動會上表示,要充分認識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和“渤海糧倉”建設的意義;集中精力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確保示范工程順利推進。
 
  自“六五”以來,我國在中低產田治理方面具有長期的研究積累。“渤海糧倉”工程咨詢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院士李振聲介紹,在黃淮海地區,中科院有成熟的大面積鹽堿地治理經驗,但在環渤海不適用。通過不斷嘗試,采用鹽堿地治理、微咸水灌溉、種植耐鹽小麥品種三項措施,在環渤海中低產區可產生20%以上的增產效果。在科技部支持下,通過一年多來在濱州無棣縣的試驗,已建立起7000畝示范樣板,營造出“渤海糧倉”的縮影。
 
  李振聲說,山東省去年小麥播種前,示范區采用了李振聲技術團隊研究出的“土壤改良和種植模式調整技術體系”,改良了土壤品質,配合生物菌肥,為在鹽堿地上種糧食打下了基礎;第二,經過多年努力,中科院和山東已聯合培育出一批抗堿耐旱的優良品種,“渤海糧倉”項目使這些品種有了用武之地;第三,山東已摸索出小麥與玉米輪作、小麥與棉花套種成熟模式,有的地方還試種小麥與菊芋輪作的模式,能使農民既增產又增收。
 
  山東的示范工程計劃2014年面積擴大到16萬畝,其中13萬畝種小麥和玉米,3萬畝種水稻。未來五年,力爭將輻射面擴大到1500萬畝,預計可年增產30億斤糧食。
 
  “渤海糧倉”取得一系列關鍵技術
 
  工程實施半年來,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進展。
 
  科技部農村司司長陳傳宏介紹,在耐鹽優質高產小麥玉米品種鑒選方面,建立了耐鹽作物鑒選平臺,獲得了143份小麥易位系和240份附加系,篩選出優良株系18份;選育的小偃60耐鹽小麥品系,在河北海興旱堿地種植畝產674斤,比對照品種增產22.9%;篩選的小麥新品系小偃102在南皮試驗畝產1022.8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4%;選配的玉米新組合科玉1號,比對照品種增產13.08%,產量排名第一。
 
  在農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方面,研發出冬小麥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術,可節約淡水50%,比淡水灌溉增產4%;研發的咸水灌溉+有機肥施用技術,可使玉米增產37%;研發的濱海鹽堿地咸水結冰灌溉+深松技術,可使濱海鹽堿土土壤鹽分進一步降低25%;確定的鹽堿地棉花咸水結冰灌溉保苗+控釋氮肥方法,比傳統施肥方法增產6%—22%。
 
  在鹽堿土壤改良與中低產田地力提升方面,對山東無棣養蝦池重度鹽堿地通過淹水強排,土壤表層鹽分由0.7%降至0.17%;在無棣和沾化兩個試驗示范區中輕度棉田,采用ETS微生物有機肥和微生物土壤改良菌劑,種植小偃60和小偃81,雖播種期偏晚,仍獲得冬小麥350公斤/畝、玉米596公斤/畝的產量,使其增產10%以上。
 
  在區域糧食作物專用高效肥料研究與應用方面,完成鋅腐酸增值尿素的產業化試生產,并在山東瑞星集團首批生產500噸;完成2種生態環保螯合型復合肥的產業化生產;建立了鋅腐酸增值尿素“減量施肥增產”集成技術,使小麥較常規種植增產50—100公斤/畝,氮肥利用率提高7%—10%。
 
  各示范區初步建立有效的示范體系
 
  “渤海糧倉”工程還開展了示范區建設與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各示范區探索創新機制體制,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示范體系。
 
  河北省在9個縣市布局了核心示范區和示范區,實施了“百千萬”示范工程,即百畝試驗田,建立核心示范區8000多畝,示范區9萬多畝,輻射帶動200余萬畝。突出了技術的示范應用與專業種植合作社、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的結合,成立了小偃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綠谷專業種植合作社等,并與農機大戶和國營農場合作,開展技術的集成示范。
 
  天津市已建立1000畝的水稻和500畝小麥核心示范區,建立栽培技術示范區12個,開展了水稻、小麥、玉米品系篩選鑒定、中低產田多水源高效利用等技術集成與示范,比工程實施前產量增長40%以上。
 
  山東省通過土地流轉模式,組建了中科無棣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展規?;黾Z增效實踐。
 
  遼寧省與“千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有機結合,運用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的經驗、技術、模式、研究及示范方式等,提高“渤海糧倉”項目的執行效率和資金使用績效。
 
  陳傳宏介紹,將進一步凝練工程典型示范模式和特點,在實施的3省1市建立規范化增糧增效示范區,推廣機制、示范技術;同時盡快推廣工程成功模式和成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低產農田增糧增效科技專項”,擴大技術輻射帶動的規模,努力提升我國低產田農業增產增效能力。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