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產業透視 » EMS離場IPO

EMS離場IPO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1-04 09:23  瀏覽次數:48
  IPO臨近重開,“憋悶”已久的在榜企業無不蓄勢待發,然而有望成為國內快遞第一股的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EMS)卻在蓄勢5年,行將實現IPO之際選擇放棄。
  盡管EMS方面對外宣布撤回IPO的理由為“出于進行戰略調整的考慮”,然而在競爭異常紛雜的國內快遞市場格局之下,EMS自身多年的積弊卻使得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一服強心而未必長效,還有可能招致諸多副作用的藥方,因此選擇退出也成為無奈但卻明智的一種抉擇。
   “幾個月前就決定了”
   “撤出IPO的決定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決定了,這是個有些遺憾的選擇,但對EMS來說未必是壞事,”一位接近中國郵政集團的人士在1月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現在就這樣上市了,短期內可能會有一些積極作用,但企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仍然需要調整,資本市場是不會留太多時間和空間給你的。”
  2013年12月27日,EMS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將撤出IPO的消息,EMS方面表示,“近幾年快遞物流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資本市場及監管辦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為提高自身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決定實施戰略調整。”而調整的方式也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那就是“將組織架構由原來的母子公司制調整為管控更加有效、更適合網絡型企業特點的總分公司制。同時根據經營需要,對直營區域范圍、管理層級進行市場化的調整”。
  組建于2010年6月的EMS是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旗下EMS與中郵物流業務合并而成,成立的目的便是作為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業務的上市平臺。EMS2011年8月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下稱證監會 )提交了上市申請。
  其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公司原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擬發行不超過40億股,A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120億股。擬募集資金總額為99.78億元,用于南京集散中心及航空快速網主要集散中心、綜合信息平臺等項目的建設。
  然而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規定,“發行人自股份公司成立后,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但經國務院批準的除外。”EMS恰好在年限上未達到IPO條件,因此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提出要求特批。
  獲得特批并且在2012年年中順利“過會”之后,EMS卻因為“或存在重組改制方案帶來關聯交易隱患、4子公司未經審計納入2011年報 、使用財技調節利潤等三大問題”而被中止審查,直至去年7月才重新“過會”,然而又面臨IPO暫時凍結的局面,直至年底重新開閘才迎來最終上市的契機,5年的資本市場歷程可謂命運多舛。
  “兩年前上市時機的錯失,注定EMS將會走得更加艱難,”一位快遞咨詢行業人士在2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之前可以順利上市,獲得資金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在競爭對手尚處于摸索轉型期或者規模結構不夠成熟的階段,提早進行市場布局并獲得足夠的調整空間,但目前看來這些機會即使上市也在逐漸喪失,難以對現有格局起決定性的變化。”
  一位民營快遞公司的高層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這個行業變化很快,大家之前一直都在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經濟走勢進行調整,格局也漸漸清晰,下一步才是對資金的需求,但這個行業現在并不缺少資本的進入,從這個角度看上市與否其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撤出背后的憂慮
  盡管擁有最為完善的服務網絡,但在市場壟斷期積弊多年的體制、架構以及服務等方面的問題使得EMS在快遞市場放開之后就在連年失地。從上世紀末占據九成以上份額,到如今連20%都難保,使得這家公司在快遞業這個競爭高度開放的行業舉步維艱。
  更難以接受的一點在于,面對國內快遞物流行業迅速增大的體量,占據最優勢資源的EMS卻無法隨市場的壯大而獲得相應的增速,眼看著外資以及民營企業一步步做大。
  根據EMS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09年~2011年3年內,國內速遞收入分別增長了14.51%、12.88%和16.36%。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09年~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分別實現業務收入479億元、574.6億元和758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17.3%、20%和31.9%,遠高于EMS的增幅。
   “這個行業發展太快,稍微一懈怠就有掉隊的危險,更不用說不思進取了,”前述民營物流企業高層對本報記者表示,“EMS也在變化,但相對于市場的變化還是太遲緩了。”
  盡管占據了電商網購絕大部分市場的民營快遞企業在服務方面的市場評價并不高,但低廉的價格是攻城略地的最有效方式,而EMS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卻給市場留下“價高、服務差”的評價,而面對這一局面,此前在沖刺IPO過程中,EMS也嘗試做出一些改變。比如在部分區域推出低價快遞業務,同時對服務和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升級。
  按照官方發布的信息顯示,自2010年成立以來,EMS在產品上已經形成國內標準快遞、國內經濟快遞、國際快遞和合同物流四大類,同時依托子公司中國郵政貨運航空及南京集散中心的運力布局實現73個重點城市的次日遞服務。同時還改造信息系統和呼叫中心實現了服務環節的升級。
  “從一個時期以來EMS的舉措來看,是在不惜成本爭奪市場份額,但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其原本就很低的利潤率勢必會進一步被壓縮,”前述快遞咨詢業人士表示,“上市之后業績成為考量的標準,財務的運作也趨向于透明化,這是否會給EMS帶來更多的緊迫感?畢竟已經開始有國有企業因為業績問題面臨退市 ,這恐怕不能不考慮。”
  另一個被外界注意到的問題在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改變了對央企監管的思路,將加強考核,對考核不達標以及業績不好的央企將會采取更加嚴格的處置。而在如今的快遞業競爭格局之下,EMS如果不對自身進行更徹底的調整,恐怕并沒有底氣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上市未必利大于弊,暫緩上市也并不意味著機會的失去,畢竟保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已經在新一屆政府的經濟主張中定調,國內快遞業經歷了民營企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之后,國有資本將會接過下一輪機遇期,這一點從民營巨頭順豐速運投靠國資便可以看出端倪。”前述快遞咨詢業人士表示。
? ??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