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日照鋼鐵董事長杜雙華迷上了打高爾夫球。一位曾和他一起打過球的朋友告訴本刊記者,去年一年,杜一共打了260場,平均一天半打一場。
不過,這遠不是他的真實狀態。
2011年1月18日晚,他飛北京。剛下飛機,突發高燒,住進醫院,經查是重感冒。有幾個朋友要來醫院看望他,據說杜戲稱:算了算了,傳出去不好看,別讓人家以為我是讓重組的事急的。
確實正值敏感時刻:山東鋼鐵集團重組日照鋼鐵的交易,可能2011年2月底前完成交割。不過,僅是“可能”而已—過去三年中,這種“可能”已發生若干次。
這是國有鋼鐵企業嘗試通過市場化手段整合民營鋼鐵業的符號式事件:為配合產業調整規劃,國有鋼鐵集團勢要吞下天然臨港的民營鋼鐵。但這樁典型的“國進民退”在現實中并不順暢,資產交割日期一再推遲,每次對價跳躍上升,從最早的40億元,據傳已經翻到近500億,而且賬越算越麻煩。
最近,日照鋼鐵又與中國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營板)在北京簽署協議,日鋼全面托管虧損的營板,這開創了民營鋼鐵企業與央企合作的新模式,杜雙華顯然又為其退路布下一子。
無論山鋼或日鋼,僵持不下是最尷尬、成本最高的境況,不管重組最終能否走下去,這段延續近三年的故事,都需要一個結尾。
數度推遲的重組
2010年12月28日,杜雙華在日照鋼鐵網站上發了一篇長達2萬字的年度總結。這是他獨特的對外發言方式,2008年11月,他就在網站上發表公開信,解釋金融危機期間不得不裁員的原因。
時過境遷。2010年末的日鋼狀況與寫公開信時大為不同,當時每月虧損3億,如今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53億元,利潤45億元。
不過,“杜雙華心情不太好。”一位日照市政府匿名工作人員向本刊透露。影響他心情的,顯然是懸而未決的重組。
2008年5月,山鋼與日鋼開始洽談重組,同年11月5日,雙方正式簽署重組意向書,開始談判,山鋼集團有關領導曾表示2009年6月完成重組。
而雙方拉鋸的原因之一是價格始終談不攏。
據接近山鋼的人士向本刊透露,最初山鋼曾給出27億左右的價格。2008年5月底,日照鋼鐵鋼產量已達到444.6萬噸,以此計算,27億低到匪夷所思。由于雙方預期差距過大,此價格未對外公布。
上述匿名人士透露,2003年日鋼開始破土動工建設,與同期許多民營鋼鐵項目一樣,并非所有產能都有準生證,邊建設邊申報,當時在業內是一種公開的秘密,而這部分產能都沒有計算在內。“國務院后來有34號文和105號文,如果是鋼鐵企業,項目已經上馬,還沒有經過核準的,只要是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上報。就等于超生的孩子也可以上戶口,但是山東省的沒有報。”該人士說。
日鋼對此十分不滿,曾反將一軍,稱因其它原因需暫停重組談判。
經過幾番交涉,還曾出現過40億與80億的對價。直到2009年9月,雙方才正式簽訂重組協議。這次重組的資產范圍包括日照鋼鐵公司、日照型鋼公司、日照鋼鐵軋鋼公司、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日照旭日發電公司、日照京華能源科技發展公司全部固定資產、土地以及債權債務,幾乎是日鋼全部核心資產。
協議約定,180天內完成資產評估等所有手續,山鋼以現金出資方式控新日鋼67%股權,日鋼以其經過評估的凈資產占33%股份。
其時,日鋼資產評估為242億元,山鋼至少要拿出160多億的現金。據說杜雙華對此方案并不滿意。因為按照這種方案,日鋼沒有股東權益,當時杜也曾表示,只要山鋼真出錢就行。
實際上,這是一個雙方都不滿意的結果。據接近山鋼的人士透露,要保留給原股東超過1/3的股權,還要給杜雙華長達5年的租賃經營期,山鋼心有不甘。
另一個難題是,山鋼拿不出這么多真金白銀。2009年上半年,山鋼實現利潤在20億-30億元,同期山鋼集團虧損12.85億元。上述人士透露,重組協議簽訂時,雙方在日照某賓館開了20多天會。“談來談去,山鋼的人自己都笑了。說,‘不行了,這個事弄不成’,要趕緊回去向省政府打報告,改方案。”
一拖又是一年,直到2010年8月,一份補充方案再次出臺,重組不再以67:33的股權分割,而是采用一次性買斷收購形式,并計劃在2010年11月30日前完成資產收購交割。
不過,交割再次擱置。按照修改方案,日鋼資產將重新評估,雙方共同聘請了中企華資產公司進行全部資產和業務審計評估。結果在商譽部分,日鋼自己統計的數字與中企華方面給出的數字相差有70億-80億。
“商譽要向前推算5年的營業額平均值,然后計算出一個交易額。之前五年日鋼平均銷售額在400億左右,而中企華評估的商譽值為320億。理由是未來有不可預見性,怎么能知道之后5年日鋼是否還這么掙錢?”
經過雙方協商,又約定到2011年2月底全部完成交割。據悉,談判中還有九章600條未盡事宜,其中涉及高管安置方案,以及日鋼資助的汶川地震孤兒、孤寡老人、中小學生等慈善項目如何延續的問題。
一位日照市政府工作人員透露,政府方面曾提出的重組方針是“宜快不宜慢,宜粗不宜細”。“這適合國有企業之間的資產劃撥,不適合通過市場手段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間進行整合。”接近山鋼的人士透露,山鋼方面內心也很矛盾,重組方案總是與預期不吻合,標的物不一樣,每次新方案出來都要比原來付出更多代價。
時間拖得越久,對山鋼就越不利。日鋼的資產每年都在上漲,2010年又增加了45億的利潤,20多億的折舊,等于山鋼至少又要多花幾十億。
山鋼自己也還有一堆麻煩,它由濟南鋼鐵集團與萊蕪鋼鐵集團組合而成,兩家各有自己的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之間的重組方案已幾次在股東大會上遭否。同時,還有一個青島鋼鐵集團,也不愿意納入山鋼麾下。
一種猜測是,如果山鋼最終收購日鋼,為解決資金困境,可能拉上投資銀行、券商或者山東省的其它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共同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