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產業透視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翹首3年終有斬獲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翹首3年終有斬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1-12 10:04  瀏覽次數:71
  歷經3年“守望”,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今年終于擺脫連續空缺的遺憾。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等科學家完成的“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項目一舉奪得年度大獎。
 
  大獎緣何連空3年
 
  自2009年《中國植物志》編研項目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以來,3年過去,該獎始終無人問鼎。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其相關細則規定,國家自然科學獎是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表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代表著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杰出發展水平,因此必須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少而精的原則,以保證公平公正和權威性,獎項空缺在所難免。他同時也指出,好的基礎研究成果需要長期積累,短時間內高水平成果恐難大量出現,這也成為一等獎頻繁空缺的重要原因。
 
  鐵基高溫超導緣何折桂
 
  超導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長期以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長期“壟斷”著超導研究界的認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向著尋找新一類高溫超導體進發,成功確認了鐵基高溫超導體這一非常規超導體新類型。
 
  在超導研究的歷史上,已經有10人獲得了5次諾貝爾獎,可見其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重要性。此項目成果發表后,立即震動了國際學界,被美國《科學》雜志評為“2008年度十大科學突破”、美國物理學會“2008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及歐洲物理學會“2008年度最佳”。
 
  2013年2月,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統計顯示,世界范圍內鐵基超導研究領域被引用數排名前20的論文中,9篇來自中國,其中8篇來自該研究團隊。
 
  本次自然科學獎評審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項目激發了世界范圍內新一輪探索和研究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熱潮,為促進凝聚態物理學科發展和超導應用的實現作出了先驅性和開創性的貢獻,獲得一等獎實至名歸。
 
  基礎研究前景值得期待
 
  縱觀本次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除一等獎外,53項二等獎項目涵蓋物理、化學、天文等多個領域。
 
  事實上,近3年來,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的數量每年都有很大增幅,2010年,自然科技獎的獲獎項目有30項,2011年36項,2012年41項,而本年度達到了54項。今年,為了進一步鼓勵自然科學類的基礎性研究,自然科學獎在三大項目獎中所占比例從10%提升至15%。
 
  “基礎研究領域出現的諸多突出成果,離不開國家近年來對于基礎研究的大力支持和投入。”陳志敏感慨。
 
  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基礎科學整體水平仍有較明顯的差距,但陳志敏認為,“科學突破需要積累。現在時間還沒到,在未來,高質量、高水平的成果值得期待”。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