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生物技術企業上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也日趨成熟,基本形成了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此外,香港和海外證券交易市場也進一步拓寬了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也日趨成熟,基本形成了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此外,香港和海外證券交易市場也進一步拓寬了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
2011年,中國生物技術(含醫療健康)企業資本市場融資(主要是IPO融資)93.3億美元,IPO企業54家,其中海外上市9家,境內上市45家。2012年9月隨著A股市場逐步步入熊市,IPO一直處在暫停狀態,生物技術企業IPO規模也下降至21億美元。
2007-2012年中國生物技術企業IPO規模(單位:百萬美元)
從IPO企業所屬領域來看,大多分布在生物醫藥和醫療設備領域,包括化學藥、疫苗、新型醫療器械等。另外,繼藥明康德之后,尚華醫藥研發服務集團成為第二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國內醫藥合同研發外包(CRO)企業。
兩大誘因促產業并購快速升溫
2012年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并購市場快速升溫,共發生并購交易104宗,交易額88億美元。相比2009年23宗并購交易和4.4億美元的交易額,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并購市場正飛速發展。
2007-2012年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并購規模(單位:次,百萬美元)?
導致中國并購市場的快速升溫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大型醫藥企業集團內部業務結構的重新整合,導致并購市場交易額迅速攀升,如上海醫藥對母公司上藥集團部分業務的收購交易額達38億元;華潤醫藥收購北京醫藥集團雖未公開細節,但交易也有較大規模。
第二,國際醫藥巨頭對占領中國醫藥市場的熱情高漲,外資醫藥企業越來越重視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國內生物醫藥企業成為重要并購對象。如法國賽諾菲安萬特公司重金收購中國梅華太陽石集團公司,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收購南京美瑞公司等。此外,受反市場壟斷政策限制,帶動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收購外資企業部分業務,如哈藥集團收購美國輝瑞公司部分疫苗業務等。
多樣化投融資渠道奠定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格局
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持續涌現,生物技術產業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將會有諸多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未來幾年我國生物技術產業投融資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投融資規模在一定時期內(3-5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但部分領域的投資規模將會快速回落。
在我國醫療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家對發展生物產業及戰略新興產業的扶植政策不斷推出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創業風險投資、資本市場投融資等將持續火熱。由于優質并購對象的逐漸減少,企業間并購規模將在2-3年內回落,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熱潮也難以長時間持續。
其次,生物技術產業投融資渠道更加多樣,投融資格局日趨復雜。
在新技術不斷突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環境生物等各個領域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使得這些企業均可能成為融資需求主體。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新型開發性金融、中小生物技術企業聯合債券融資、知識產權抵押貸款、中小板、創業板以及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加上各部門、地區各種生物產業發展優惠政策,使得生物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加多樣化。融資主體和投資主體的科技—金融互動意識、機制有待加強。
最后,政府將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力度,以推動整個產業良性發展。
在全國生物產業的宏觀規劃上,如何平衡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部署,以及如何加強不同領域、不同地區間發展的有機銜接是亟待解決的兩個問題。同時,如何針對不同類型、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生物技術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整合生物產業基地資源、各類政策資源和以各種機制運行的投融資渠道,實現生物技術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三方共贏,對政府相關部門的宏觀調控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