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個人隱私保護風潮之下,日本大阪站很可能成為又一個關注焦點。一家日本研究中心正準備在這里進行一項關于人臉識別的長期研究。
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所(NICT)是一家獨立研究機構,該研究所計劃在今年四月份展開一項針對人群流動的研究,以便在有災害發生時可以制定更好的應對計劃。
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所(NICT)是一家獨立研究機構,該研究所計劃在今年四月份展開一項針對人群流動的研究,以便在有災害發生時可以制定更好的應對計劃。
大阪火車站是日本西部最繁忙的一個站點,每天約有413,000名乘客在此搭乘火車,并有超過100萬人在此站及相鄰的梅田站經過。

NICT在大阪火車站和大阪汽車站周圍部署了大量多用途攝像頭,當四周有人經過時可以識別并追蹤路人的面部。據發言人表示,這些攝像頭是獨立安裝的,與鐵路運營商西日本旅客鐵道公司(JR West)已經安裝的監控攝像頭獨立開來。
NICT的發言人表示:“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確認當災難來襲時,是否可以通過攝像頭觀察人群的流動來判斷緊急出口是否可用。”
不過西日本旅客鐵道公司針對乘客隱私保護的問題向NICT提出了質疑,研究所回應說實驗依然還停留在準備階段。
NICT的發言人表示:“目前我們正考慮將這項技術用于獲取人流統計數據,根據所使用技術的不同,能夠從人流獲取到的數據也不盡相同,因此很難說實驗會涉及到多少旅客。”
NICT表示不會談及此項研究的技術細節,不過之前也曾透露這項研究預計將持續兩年,涉及約90個攝像頭及50臺服務器。
據介紹面部識別系統可以跟蹤人臉上多達幾十個點,這套系統并不能根據人臉數據識別人,并且會完全遵照日本個人信息保護法處理。
讀賣新聞上的一篇報道曾提到,連接到攝像頭的電腦會運行人臉識別算法,并為每一張面孔分配一個ID,持續跟蹤長達一周之久,例如他們是去了咖啡廳還是去了檢票口等。報道中還指出該研究中采用的人臉識別技術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