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能源的不可持續性,讓我國加快發展新能源發展的步伐。而利用非糧燃料發展的生物質能源在國內新能源市場嶄露頭角。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凱迪集團董事長陳義龍對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雖然生物質能源具有清潔、高品質的特點,但其距離真正商業化還有一定距離,目前最關鍵的環節卡在入網難上,建議有關部門打破油品制定標準的壟斷機制,將油品的商業化推廣真正交給市場決定。
記者:在我國能源發展非糧生物質燃油燃氣產業有何意義?
陳義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已受制于資源嚴重短缺與環境嚴重污染兩大因素,可持續發展已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工業的資產結構中仍然以重化工為主,這也意味著我國的資源消耗型與環境污染型的企業比重過高。而目前,我國化石能源已經出現供應不足的危機,煤炭已是凈進口,2013年燃油進口量已超過60%,天然氣進口量已超過40%,實際缺口量已超過50%。預計到2020年我國燃油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要超過75%以上,天然氣對國際市場的采購量也要達60%左右。
而非糧生物質燃油燃氣產業其利用的是非糧生物作為原料,其通過從包括秸稈、棉桿、廢舊木材等作為原料,進行生物質能源的提取,具有清潔、高效的特點,符合新能源的特點,替代性強。
且從技術層面來說,已有企業建成年產萬噸級非糧生物質燃油商業化示范工廠,試驗與生產運營該示范工廠流程完全打通。并完成了各種大型商業化的試驗及工程數據庫的采集與建設工作,該技術現在完全具備全面推進其產業化與商業化的技術準備工作。
記者:那為何至今還未真正實現商業化?
陳義龍:作為新興產業 ,非糧生物質燃油燃氣產業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市場準入問題,其中,新產品的技術標準認定是關鍵。我國商品燃油市場是由國家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家央企壟斷。市場上油品的技術標準都是由中石化、中石油提出后,最后經國家技術監督總局認定為國家標準。
也就是說,生物質燃油如果要進入市場,其技術質量標準也需要交由我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相關央企與單位組成石油行業協會多數成員同意,成為行業的技術質量標準,才能升級為由國家技術監督總局認定的國家標準。而成為國標后,其價格需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批準,按照發改委批準的售價在市場上銷售。但生物質燃油與傳統油品屬于競爭關系,具有決定權的石油行業協會的多數成員單位不會愿意其進入市場,更別提后期的價格制定了。
事實上,現在企業生產的油品技術質量標準雖已超過歐Ⅴ的標準,遠高于我國現行的國四、國三燃油商品的標準。但由于企業生產的燃油商品與國家批準的石油商品不一致,因此不能進入市場。同時由于企業的生物質燃油商品是高清潔、高品質其市場銷售價格也不能按質論價,這使得新能源企業不僅得不到價格上的補償,屆時也只能降價銷售。
記者:那您覺得應該怎么做?
陳義龍:非糧生物質燃油技術產業化與商業化使得我國破解石油危機外,在改善生態環境,消除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環境污染,消除農民焚燒農林業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意義也十分重大。加快這一技術的產業化與商業化還能帶動大量農村勞動力就業,實現農民增收,加快我國城鎮化進程,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也有著十分的積極意義。為此應加快推進非糧生物質燃油技術的產業化與商業化步伐。因此,其值得大力推廣。
針對其目前面臨的困境,應將新能源燃油產品的技術質量標準交由生物質能源產業協會來認定,而不是由傳統化石能源的石油行業協會來認定,這樣就有利于打破壟斷,推進公平公正的市場運行體制機制,而其價格也應該由消費者來選擇商品,確定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