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大陸老年人口總數已超過2億。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未來要實現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40張的目標,目前仍欠缺1150萬張床位。因此,養老產業被視作“夕陽事業,朝陽行業”。但據統計,目前民營養老院在整個養老機構中的比重不足20%,真正實現盈利的不到一半。
為什么民營養老院看似需求量大卻無法盈利?林萬知認為,除了無法享受公辦養老院的政府補貼等因素外,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在于80%的民營養老院把服務對象定位為自理型養老院,這樣的定位就決定了養老院的收費無法提高且客戶流動性很大。實際上,在大陸,針對中風偏癱、老年癡呆等無自理能力老人的專業護理型養老院十分欠缺,完全可以以此為突破口來介入養老產業。

此外,民營養老院要想提升競爭力,除了硬件投入,軟實力的提升也還有待加強。以華南女子學院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首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就可窺見一斑。該屆畢業生共20人,2013年畢業,目前真正在養老院就業的只有4人,除了一人在廈門外,其余3人均在安心護理院工作,主要負責老人康復訓練、心理輔導、養老院管理等工作。可見,愿意投入一定成本,聘請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民營養老院還是寥寥無幾。
10年時間,林萬知在福州開了3間養老院,入住率均超過90%,并在大陸擁有6家連鎖機構,一間康復器材店。他將其成功歸結為三點:準確定位、臺式管理、多元化經營。民資該如何介入養老產業,安心護理院的經驗和做法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