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國家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東風,在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文化產業的并購成為資本市場一道沸騰的盛宴。
根據理財周報產業與資本實驗室統計,從2013年截止到2014年4月5日的文化產業的并購項目共136起,其中完整有效樣本為101個。
文化產業的范圍很廣泛,理財周報記者從并購標的所屬細分行業,將其分為四個板塊,分別為影視、廣告、游戲(家庭娛樂軟件)和其他,其中“其他”的分類中包括出版、有線和衛星電視、互聯網軟件與服務、教育服務等。
享受盛宴的不僅有買賣雙方,還有熱衷追捧文化產業的股民,一旦并購成功,接連的漲停帶給股民的皆是真金白銀。然而,這種股市的喧囂是否具有持續性,對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究竟能否帶來實質性的收益和改觀,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輕資產的創意產業,其估值方式與傳統產業的估值方式截然不同, 理財周報記者試圖從并購項目的數據挖掘中,找到這個行業估值的某種可參考的共性。而這些數據包括交易標的估值、估值方法、賬面價值、增值率、PE估值、最近一個完整會計年度凈利潤等。
在并購潮剛剛涌起的資本市場,理財周報為你提供一份文化產業方向的估值導航。
影視估值波動最小
從目前文化產業并購的案例來看,“動漫、游戲估值較高,廣告目前還未看到估值較高的案例,而影視由于其專項性以及未來營收的不確定性風險高,起初并購較為謹慎,主要是業內資本出于全產業鏈布局的考慮,而目前看來,也有被高估值的可能性。”藝恩咨詢高級分析師楊舒婷這樣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據記者統計,從2013年至2014年4月5日,影視文化并購項目共25起,并購金額超過100億。
從并購項目的控股率看,在25起并購中,有20起并購屬于控股型并購,控股率達到80%,而達到100%控股的并購為10起。從具體的并購項目看,僅有一項并購涉及的是影院并購,即新文化并購的蘭馨影院60%股權,其余皆為影視內容制作公司。
從該行業的并購估值走勢圖可以看到,影視文化行業的估值走勢相對平穩,一般估值在PE20倍上下浮動。需要說明的是,理財周報記者采用的PE為靜態PE值,采用最近一個完整會計年度凈利潤作為參照。所以在計算出來的PE數時,有些估值高得不可思議。而在并購影視文化時的估值方法一般采用收益法。
“收益法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種估值方式,不僅是對上市公司來講,還是對股民來講。比如上市公司市盈率20倍,10倍去收購一個公司,收購完成后,對所有股東來講都是一件好事,因為并購完成后這個10倍的資產就有一個20倍的溢價空間。這也就是為什么一般并購的時候股票會漲的原因。”專注文化產業投資多年的浙商創投合伙人李先文這樣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在李先文看來,用收益法對影視公司估值并且給一定的溢價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影視類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團隊和作品,在財務報表中是沒法體現出來的,而且這樣的輕資產的公司,主要成本一般是人員和房租,如果按照傳統的PB法估值的話,肯定是很有爭議,而且很難定價,所以大家會通過預期收益來做定價。
這里所說的“通過預期做定價”即預測未來1到3年的凈利潤,以此為基準做出相應的PE估值,此為動態PE.
從理財周報做出的靜態PE估值動態圖看,基本圍繞20倍PE上下波動,比較吻合市場人士關于目前的并購影視文化的估值一般都在PE15左右的判斷。
但也有例外。2014年1月,北京旅游以1.5億元100%收購光景瑞星,以2012年凈利潤-239.32萬元的靜態PE算,此時的PE估值為-71,2013年的凈利潤為-381.11萬元。
成立于2010年的光景瑞星,由影視圈內著名投資人宋歌、杜楊投資并管理,目前主要從事影視劇拍攝及影視劇投資,但尚未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出品知名作品,其在2013年投資及拍攝的影視劇收入預計將在2014年集中體現,因此投資價值目前還難以評估,不過根據業績承諾,此次并購2014-2017年動態PE分別為9.7x、6.1x、4.9x、3.7x,顯著低于行業估值水平,說明已經充分考慮到新拍攝影視劇的風險因素。
而估值最高的當數帝旺公司以5865萬港幣收購泉城控股51%股權,靜態PE估值為40.44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購影視文化公司的時候,有一些主業與影視文化相距甚遠的上市公司也加入了并購的隊伍,比如中南重工、熊貓煙花和湘鄂情,前兩者是100%收購,靜態PE估值分別為15和14,湘鄂情則是接連51%控股收購兩家影視公司,靜態PE分別為39和20.
“在整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中,像湘鄂情、中南重工、熊貓煙花這幾個都屬于傳統產業必須產業轉型的代表。它不得不轉型,如果轉型去做房地產,其實并不見得風險小。比如現在通過文化創意這種產業去發展,不見得是壞事。”李先文這樣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他認為未來這幾家公司的主業有可能變成文化產業。
而楊舒婷則認為這類并購能否很好的規避并購后的“消化不良”和“排異反應”,才是后續公司的重點。
350億廣告并購,估值最沒想象力
根據理財周報產業與資本實驗室統計,從2013年至2014年4月5日期間,廣告行業的并購高達28起,并購總額為349.29億元。
與影視文化相比,廣告行業超過50%控股的收購為14起,控股率為50%,其中100%收購廣告公司的為8起。從廣告行業并購估值走勢圖上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廣告行業的估值幅度比較大,靜態PE估值最低的為1.49倍,最高的達65.6倍,但沒有負值。
與影視文化和游戲相比,廣告是一個發展相對成熟、營收相對穩定、風險相對較小的行業,所以發展到一定階段,一般都處于盈利狀態。但這也使得廣告的估值相對較低,因為想象空間有限,很難大起大落。從廣告的估值走勢圖上看,一般廣告公司的估值都在靜態PE10倍徘徊,甚至一度徘徊在1兩倍之間。
但最高的靜態PE估值達到65.6倍,這是非常態狀況。
該項目為遠東股份100%收購華夏視覺和漢華易美的全部股份,原本為遠東股份作為ST股準備退市,但被華夏視覺和漢華易美成功借殼,在資本市場上演一出烏雞變鳳凰的戲碼,股價翻了2倍多。
2013年8月,遠東股份發布公告稱,本次交易擬收購資產的預估值為24.94億元,公司擬以5.28元/股的發行價格發行4.72億股。其中“華夏視覺”資產包括華蓋創意(創意類素材提供商)、視覺中國社區shijue.me(創意眾包服務提供商);漢華易美資產則包括CFP漢華易美(編輯類素材提供商)、東星娛樂(數字娛樂咨詢圖片網站),由此互聯網文化創意企業(視覺中國集團)實現借殼上市。
而另一起估值較高的收購為關聯交易,即上市公司順鑫農業將旗下從事文化產業的順鑫明珠轉讓給順鑫集團,由順鑫集團出資349.88萬元收購順鑫農業持有北京順鑫明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鑫明珠”)6.4%的股權。股權轉讓完畢后,順鑫集團持有順鑫明珠100%股權,而順鑫農業也專注公司“大農業”的發展戰略,主營業務為白酒和肉食品加工業務。
估值較低的則為華聞傳媒的一攬子收購,包括陜西黃馬甲49.375%股份、華商傳媒38.75%股權、遼寧盈豐傳媒15%股權、華商卓越文化20%股權、華商廣告20%股權、重慶華博傳媒15%股權、吉林華商傳媒15%股權,收購總額高達24.5億元,但靜態PE的估值僅為1.49到6.02.
除了陜西黃馬甲為6.02倍的估值外,華商系傳媒的估值均在2倍左右,因為華商系為傳統傳媒公司,以報紙、發行報刊廣告代理和發行為主,在傳統媒體日益沒落的大環境下,估值不高也在情理之中。
游戲估值上百倍,泡沫最大
在所有的文化產業并購中,游戲(家庭娛樂軟件)的并購最刺激,也更有戲劇性。
根據記者的統計,從2013年至2014年4月5日期間,游戲的并購為20起,總額為237.96億元。雖然數量不多,但項目涉及金額較大。
從游戲行業的靜態估值走勢圖可以看出,游戲行業的估值可謂具有天壤之別,最高的靜態PE估值達298.63,近300倍,而最低的則為負268.72倍,相差500多倍。大多數在0到100之間波動,分布較分散。
估值最高的為2014年2月新國都100%收購范特西股權,交易價格為8.4億元,其中以現金支付2.8億元,剩余5.6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高估值源于優質的資產,范特西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據悉,范特西是一家體育類網絡游戲開發商和運營商,旗下自主研發了《范特西籃球經理》、《夢之隊》和《范特西籃球大亨》三款籃球模擬經營類網頁游戲。截至2013年10月,范特西主流的游戲累計充值金額達到4.68億元。
新國都作為以電子支付技術為主營業務的傳統企業,此次收購符合其從傳統的支付技術服務公司向互聯網拓展的長期戰略,能夠快速切入互聯網市場。
而估值相對離譜的-268的項目為雷柏科技擬以1500萬收購運智互動20%股權,目前雙方僅達成收購意向。此時的靜態PE是以2013年的財務指標來看的,該年運智互動虧損27.91萬。但估值依然達到了7500萬。
據悉,運智互動致力于創新型健康體感游戲研發與運營,具備較高的品牌知名度、擁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及先進的制造管理水平,目前正以RATV2代智能電視盒子為核心積極打造互聯網智能家庭平臺,該平臺把視頻、音樂、娛樂、游戲等類別融為一體,將可逐漸衍生出一系列軟硬件結合的智能終端產品。
智能家居概念給運智互動打開了想象的空間,文創和其他任何行業都不一樣,最看重的還是它的人、團隊、創作能力和商業模式,這些都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看財務指標,比如說收入利潤等,而且靜態的財報對于高速發展的公司是沒有意義的。
雖然游戲公司頻現高估值現象,但并不妨礙資本市場對其高度的青睞和追捧,僅從只要并購手游成功后節節攀高的股價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場眾人的狂歡盛宴。
在理財周報記者的統計中,將文化產業中的出版、有線和衛星電視、互聯網軟件與服務、教育服務等歸為“其他”類,從2013年截至2014年4月5日,共有27起并購,涉及金額為187.62億元。從其靜態PE估值走勢圖中可以看出,其估值一般在10倍搭配30倍之間徘徊,最高的為大地傳媒收購河南新華書店發行集團100%股權,估值為51倍,最低為湖北廣電收購十堰廣電100%股權,靜態PE估值為負14倍。
面對越演越烈的上市公司并購潮,楊舒婷這樣說:“如果從并購的目的來看,有些屬于戰略并購,即企業選擇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其他企業進行整合,而有些屬于戰術并購,或可叫‘概念炒作’,當下如此多的并購中有多少是真正出于自身需要而進行的并購?又有多少上市企業并購是被市場或股價所裹挾?這都是并購背后可能存在的弊端,再一個,并購絕不止于一買一賣之間,重組后的企業的融合、實現真正的外延式生長,才是評價并購成功與否的核心,而一旦‘排異’或‘無法消化’,最嚴重的弊端是導致并購雙方的兩敗俱傷。”
也許,真正的考驗還未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