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4%,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3%。分析人士指出,數據表明經濟總體下滑趨勢并未停止。目前經濟增長還介于通縮和溫和通脹之間,處于周期性弱勢階段。隨著外需改善和國內投資政策啟動,預期二三季度經濟將穩中有升。
3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4%,比2月份的2.0%升高0.4個百分點。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3%,比上月2.0%的降幅擴大0.3個百分點。數據發布后,此兩項指標再次引發市場對穩增長目標的擔憂。
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的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還介于通縮和溫和通脹之間,短期內通脹不太可能成為政策的首要關注因素,但通縮則凸顯了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和周期性疲軟的工業需求,需要采取舉措穩定經濟增長。
基數推高CPI
“3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渣打銀行宏觀經濟師李煒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官方公布的3月份CPI和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都是同比增長2.4%。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從同比數據看,拉動3月份CPI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為4.1%。在食品價格中,同比漲幅最大的是鮮果價格,漲幅為17.3%,直接拉動CPI上漲約0.37個百分點。與以往不同的是,受豬周期影響,3月份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同比下降1.8%,成為拉低CPI同比漲幅的一個因素。“CPI同比漲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的基數低。”李煒表示。統計數據顯示,在3月份2.4%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1.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1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PPI卻依然疲弱。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3%,延續了去年底以來的下降走勢,并且維持了2012年3月以來的負值,通縮進一步加劇。對此,余秋梅表示,3月份PPI同比降幅略有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3月份環比價格持平,而今年3月份環比價格下降0.3%。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環比數據來看,由于春節過后氣溫回升,蔬菜、水果等鮮活食品價格下降較多,3月份CPI環比下降0.5%。并且,由于春節過后不少企業開始補庫,支撐了部分產品價格的止跌回升,環比價格上升的生產資料品種在增多。
穩增長仍是重中之重
“滯脹的態勢很明顯,PPI環比和同比的數據擴大,意味著總體經濟下滑趨勢尚未趨緩。”官方數據公布29分鐘后,經濟學者、央視特約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就在微博上如此發布評論。
滯脹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在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與高通貨膨脹、失業同時存在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結合3月份公布的一系列宏觀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真有遭遇滯脹的風險嗎?“從數據來看,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在增大。”李煒表示,但是否出現滯脹不能一概而論。由于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沒有有效反轉,原材料和采掘工業出現滯脹的風險較大,而產業鏈的下游因為靠近消費端,情況則相對好些。“滯脹還談不上,目前經濟增長還介于通縮和溫和通脹之間。”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濟正處于周期性弱勢階段,尚未脫離通縮和溫和通脹。隨著外需改善和國內投資政策啟動,預期二三季度經濟將穩中有升。
李煒表示,目前出口增長比較乏力,內需拉動作用沒有完全啟動,從短期內來看,經濟穩增長的主要動力仍需靠投資。“穩增長重于防通脹,需要強調投資在短期內對支持中國經濟轉型的作用,經濟轉型和穩增長要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