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扶持文化產業政策的持續,各路資本繼續看好影視產業,影視產業并購也愈演愈烈。
今年以來,影視產業兼并重組迭出,華策影視(300133.SZ)擬以1.04億元投資收購北京合潤德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股權,以及4000萬元收購高格影視18.1%股權;阿里巴巴以62.44億港元收購影視文化公司文化中國(01060.HK)60%的股份;華錄百納(300291.SZ)擬以25億元收購藍色火焰……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4年初至今,A股內影視行業并購案接近20件,涉及資金近200億元,與往年相比有過之無不及。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告訴記者,并購高潮迭起背后是大量傳統產業謀求戰略轉型以及影視產業內部整合需求,大量并購推高影視產業估值的同時,也會推高影視產業投資風險。
并購熱潮背后
不同于去年影視產業并購,今年影視產業并購、整合除了量的增長外,這一由國內上市公司主導的影視業并購正在大踏步向業外擴散、蔓延。比如熊貓煙花(600599.SH)5.5億元收購華海時代影業傳媒有限公司、湘鄂情擬收購中視精彩、笛女影視兩家影視公司51%股權、中南重工10億元收購大唐輝煌等。
藝恩咨詢研究副總裁侯濤向記者表示,當前文化產業并購、整合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以上市影視傳媒公司為主,這些公司為了謀求更快發展,或者自有業務營收利潤很難達到投資者要求,于是采取投資并購方式達到維持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潤增長的目標。
另一類是傳統產業轉型需求。陳少峰也表示,目前很多傳統產業需要轉型,而產業轉型主要方式是并購,例如曾經做高端餐飲的湘鄂情,由于受到“三公消費”限制,高端餐飲業務難以為繼,而原來的高端湘鄂情酒樓也很難轉型中低端,在這種情況下,湘鄂情在戰略上亟須調整,于是開始轉向近來熱門的環保、文化產業。另一方面,隨著文化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近年來影視產業高速發展以及存在高收益的可能,吸引了一大批業外公司進入。
行業洗牌或加速
事實上,這些并購背后風險不容小覷。
陳少峰告訴記者,影視產業雖然在這幾年有了較大發展,不過影視產業大的格局并沒有發生變化,影視產業公司還處于小而散的狀態,影視產業在影視劇、電影熒幕方面的數量上已經過剩,大量資本進入短時間內也只是推高了影視產業資產估值,同時也帶來了高風險。
國內影視類公司數量雖多,但普遍規模較小,而且業務模式單一,抗風險綜合能力弱,這些都在客觀上推動著行業內的資本整合,但同時也埋藏著很多風險,一些對影視產業不熟悉的業外公司貿然進入,大筆資金很可能打水漂。
侯濤表示,從目前來講,影視產業還是高投入高產出行業,但業務穩定性偏弱,優秀導演、演員資源相對集中,服務體系、管理模式并不成熟,而且本身市場規模不大,人才也缺乏,相對其他行業職業經理人很少,很多公司都是家族企業為主,也沒有合適的人可以引入,因此很難容得下這么多企業以及資本的進入。
陳少峰表示,大量投資進入后,隨之而來的將是行業大洗牌,一輪洗牌后,很多公司將被淘汰出局,而留下的將是優質的影視公司。
華策影視常務副總經理金騫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影視產業過于分散,隨著產業多年發展,目前已經到了行業整合期,大規模整合并購也隨之而來,最終將提高行業集中度,一些專業的、大型的、能制作出優秀影視內容的影視公司將最終存活下來。
侯濤向記者表示,現在正式影視行業整合時期,一些影視公司將在這段時期內得到發展,而過了這一兩年之后,再想要發展就很難了,目前包括中影、上影等一些國資體系內的影視公司也在積極謀求上市,其目的也是想利用這股資本熱潮的機遇謀求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