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起,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迅猛發展,然而,實踐界非常熱鬧的同時,國內對私募股權投資的理論探討仍比較缺乏,尤其是對私募股權投資中的估值問題沒有足夠權威性的研究。本周三,浙大-巴黎HEC商學院EMBA雙學位項目公開課在杭州開講,中外專家齊聚,透視新興市場私募股權投資。
此次公開課的主講是巴黎HEC商學院客座教授路易斯·佩雷羅(Luis Pereiro),一開場,他就設計了挑戰環節。“現在是2003年9月一個美好的早晨,你是摩根士丹利(MS)上海辦公室的副總裁,而你的老板,也就是MS研究部的主管,告訴你,有傳言說兩家法國制藥企業—賽諾菲和安萬特有可能合并。”路易斯話鋒一轉,“不過你的老板希望你針對這起有可能的合并回答一些問題。”接著,他拋出了五個問題:這個潛在并購案背后的邏輯道理是什么?誰應該是主動收購的一方?如果收購,應該投標多少錢?這起收購是友好收購還是惡意收購?兩者有什么區別?
此次公開課的主講是巴黎HEC商學院客座教授路易斯·佩雷羅(Luis Pereiro),一開場,他就設計了挑戰環節。“現在是2003年9月一個美好的早晨,你是摩根士丹利(MS)上海辦公室的副總裁,而你的老板,也就是MS研究部的主管,告訴你,有傳言說兩家法國制藥企業—賽諾菲和安萬特有可能合并。”路易斯話鋒一轉,“不過你的老板希望你針對這起有可能的合并回答一些問題。”接著,他拋出了五個問題:這個潛在并購案背后的邏輯道理是什么?誰應該是主動收購的一方?如果收購,應該投標多少錢?這起收購是友好收購還是惡意收購?兩者有什么區別?
這五個問題并非空穴來風,在并購前,這些都是必須仔細參詳的。路易斯指出,很大程度上,并購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升銷量,擴大市場份額,實現規模經濟。提及“誰應該是主動收購的一方”,他表示,大魚吃小魚是常見的,但大魚吃鯨魚也存在。不過,后者難度更大,“能不能消化”是一大難題,很多案例都是無疾而終。“企業的相對規模、股東結構、公司績效等都是必須斟酌的。”路易斯說。
案例分析接近尾聲,路易斯還總結了并購中的六大要點:高度競爭的市場往往需要整合;表現略差的公司往往成為目標被收購公司;主動收購方獲得的協同效應取決于支付給目標公司的溢價;主動收購方對新公司的控制權取決于支付的現金部分;如果現金支付意味著杠桿收購(LBO),新公司的財務風險可能會增加;最終價值創造取決于真正的協同效應,反過來,也取決于使它成真的能力。
之后,一場關于估值的討論在浙江大學EMBA教育中心主任衛龍寶、浙大網新(600797,股吧)創建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旭光、世導通訊CEO朱家成和路易斯之間展開。“高科技公司是輕資產公司,目前,在國內,甚至是全球,他們的估值都是難題。估值方面,更多考慮的可能還是用戶數”,這個觀點得到了四位專業人士的一致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