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毋寧死。”在互聯網沖擊下,這句話成為擺在各個行業面前的一掛警鐘。
由特賣網站唯品會引爆的4·18促銷大戰剛剛結束,以五四青年節、母親節為主題的促銷狂歡節便提上五月的日程,隨后還有六月的6·18京東店慶日、父親節,七月的七夕情人節……這些以往被人們忽視的日子在電商的布局中被賦予特殊的含義,成為電商與消費者互動的一種促銷狂歡節。
為從眾多品牌促銷的平臺里獲勝,品牌商也不甘落后,有的順勢而為,開展配合節日的線上線下聯動促銷活動,如珠寶品牌周大福在天貓商城、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旗艦店和百貨專賣店推出母親節“簡單的愛”主題促銷節。更有甚者,如護膚品牌韓后,直接打造專屬品牌日919,開創節慶營銷模式先河。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種節慶營銷的主動權已悄然發生著變化,經歷著由傳統百貨公司到線上電商平臺,再到企業品牌自發促銷的階段。在競爭中創新,在創新中搶占制高點,已成為互聯網格局下企業生存的真實寫照。
電商環境下的“逆生長”代表
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網站天貓商城支付寶成交金額350.19億元,較2012年191億元的交易額增長了83.34%。這樣的數據對傳統行業和整個電商行業都意味著一種革命。
馬云在一次采訪中認為,以電商為代表的新商業生態系統對于傳統商業生態系統將會開展一次革命性的顛覆,“就像獅子吃掉森林里的羊,這是生態的規律,游戲已經開始,就像電話機、傳真機會取代大批信件一樣,這是必然趨勢。新經濟模式已經有點獅子的味道。”
電商領域從來不缺復制者,尤其是成功的經濟模式。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類電商層出不窮,如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唯品會、聚美優品等。
光棍節也早已不是淘寶一家的狂歡,各路電商紛紛迅速加入隊伍,以期在這一波購物高峰中分得一杯羹。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電商加入促銷大戰,除了促銷產品低價的吸引力,從根本上來說是源于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
根據在線調查,在去年,約有81.6%的用戶參與了“雙十一”促銷。其中,大約有73.5%的用戶選擇在天貓和淘寶購物,10.6%的用戶選擇去京東下單,而愿意前往蘇寧、亞馬遜購物的用戶比例均在2%左右。
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新近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高達3.02億。由此可以說,消費者的網購行為,已經不再局限于促銷日,而成為一種消費習慣。這對于電商來說,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而對于品牌商來說,則是進行渠道變革的一次挑戰。
這種形勢下,傳統品牌商既面臨著消費者習慣改變的現實,也面臨著電商促銷大戰選擇平臺的抉擇,大部分品牌商往往采取授權在網絡旗艦店配合促銷的方式,處于一種被動的角色。而護膚品牌韓后,作為企業代表打造出專屬“購物節”,在當天進行線上線下聯動促銷。
“相比家電、電商等領域的營銷來說,整個護膚品牌的營銷可以用中規中矩,甚至保守來形容,缺乏創新。而韓后主題關愛購物節給護膚領域帶來一股新風。”一位韓國化妝品營銷高管評價韓后一系列的行為。
攪動大局的“另類”
電商進行的“購物節”往往是一家發起,群雄相應,從而衍生成電商群體的促銷大戰。而韓后打造的919“品牌日”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屬于韓后和消費者的節日。
那么,如何將公眾的注意力聚焦到9月19日?
韓后可謂做足了功課。為了做好前期廣告鋪墊,韓后邀請了當時《中國好聲音》人氣導師哈林出演了兩則廣告,號召大家參與919的活動。從8月15日起,全國八大主流衛視播放女神版及猛男版的“919搞一搞”懸念式廣告,9月1日開始播放“919 讓你一次愛個購”的促銷廣告。
縱觀整個過程,雖然一些廣告引發公眾的討論,但后來的曝光度證明,這一策略是卓有成效的。
數據顯示,一個月內,“韓后”品牌實現高達29億人次的曝光量,逾千家媒體主動報道,關注指數翻了五倍,微博平臺內搜索量達1.4億,整體傳播廣告價值超1.6億。
“韓后幾乎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普通品牌可能需要三年才能達到的品牌認知積累。”某護膚品牌營銷高管透露。
廣告的鋪墊最終都為了服務于銷售。韓后內部人士稱,9月19日當天,韓后作為品牌,線下8000多家門店,連同電商平臺同步進行促銷,零售達1個億。“雖然過程中有很大的爭議,但從結果來看,韓后這次的營銷是成功的。韓后重金打造專屬于品牌的購物節,可謂行業率先吃螃蟹者,開創了護膚品促銷模式先河。”一業內人士如是評價。
“同天貓的雙十一一樣,人們如今一提到雙十一就會想起促銷,而我們將會把919堅持做下去,將品牌理念和營銷植入,讓消費者一提到919就會想到韓后品牌。”韓后負責人表示。
除了在品牌日周密布局,在品牌代言人的選擇上,事后證明韓后也頗有“先見之明”。在全智賢主演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火爆全球前,韓后就已簽下她。“全智賢在經過深入了解后充分認同韓后的品牌理念,基于對我們品牌的信任,做出了合作決定。”韓后相關高層透露。
放眼整個社會,在營銷界掀起風潮的還有一家公司,小米手機。當國產智能手機飽受蘋果、三星搶占市場份額之苦時,小米卻異軍突起,24個月即實現300億的規模。
小米手機的配置與傳統國際品牌相比并不遜色,甚至要更強。而之所以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除了1999元的低價格之外,還有這家公司特立獨行的營銷方式。預訂、排號、憑邀請碼購買、限時限量開放……此前從未有過一款智能手機以這樣的方式發售,正是這種獨特的營銷模式造就了小米的成功。
品牌日或成未來趨勢
4月9日晚間,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的一場討論中,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表示,“互聯網的五大發展態勢無論對于互聯網企業還是我們的廣告主來說,都不是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就像已經發生過的兩次工業革命一樣,所有的企業都面臨著不適應就滅亡的挑戰。”
可以發現,無論是韓后的“節慶營銷”,還是小米的“饑餓營銷”,以及顛覆傳統電視行業的樂視,他們的出現都是適應互聯網環境,進行自主創新的成果。
韓后“品牌日”的打造也離不開線上線下聯動策略,這種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也是互聯網環境下的一種經濟模式。
劉勝義認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消費者、更多的信息,也帶來了更平等的競爭、更高質量的經濟。比如,現在出現的O2O模式,給我們創造了很多就業,孕育了更多的創新。互聯網給消費者普及更多的消費文化,創造更多的消費意愿。
行業人士分析,從蘇寧的第一個O2O購物節,到京東的2014O2O戰略,無論是電商品牌商,還是電商平臺,都在圍繞O2O展開布局。某電商高管指出,2014年是O2O突飛猛進的一年,隨著移動支付的完善,線上和線下的打通,O2O將會開拓出一個更加巨大的消費市場。
4月15日,在2014年天貓戰略發布會上,天貓總裁王煜磊表示,2014年其中比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造“一日一品牌”,匹配集團核心資源幫助品牌商形成不同時間點的“雙十一”,打造屬于品牌和消費者互動的節日。
可見,品牌日這個概念已成為電商的重大戰略布局。盡管韓后“另立山頭”,區別于平臺促銷,隨著“一日一品牌”的實施,韓后未來面臨的或許就是品牌商之間的促銷競爭,如同各路電商在“促銷節”同時競爭一樣。
因此,業內人士指出,在未來,隨著品牌日的普及,以韓后為代表的品牌商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主動權,更需要在產品上下功夫,圍繞產品和消費者訴求創新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