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線纜的束縛可能是人類對數碼電子設備的終極夢想,試想一下,如果家里的臺式機辦公桌完全無線,將是多么清爽的景象。當然,還有無線充電。事實上,無線充電技術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但顯然沒有成功地普及到消費市場,這究竟是為什么?
無線充電產品現狀:終端數量少 標準各異
無線充電產品現狀:終端數量少 標準各異
近年來,我們幾乎已經可以忘記網線的存在,因為手機、平板基本上都內置WIFI,一些超薄筆記本電腦都舍去了傳統LAN接口,無線網絡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取代了有線。但是,為什么無線充電技術沒有像WIFI這般普及?

首先,終端數量較少是第一個問題。兩年前的諾基亞Lumia 920內置了Qi無線充電技術,并隨機配備了無線充電板,但后續并沒有其他廠商跟進。雖然一些第三方廠商也推出了無線充電配件,但需要安裝專用外殼,也無法兼容其他數碼設備,使用形式不便。
那么,各種無線充電聯盟又在做什么呢?依舊是標準大戰。比如Qi、A4WP等,仍在嘗試構建自己的無線充電生態,最重要的是,它們并未獲得主流手機廠商的大范圍支持。
普及的必由之路:通用的標準及手機廠商支持
通用標準的形成無疑是漫長且乏味的,但卻是無線充電技術的必由之路。最重要的是,它們需要獲得諸如蘋果或是三星等手機巨頭的支持,才能夠廣泛普及。試想一下,如果蘋果的iPhone系列開始支持某種標準的無線充電技術,普及顯然不再遙遠。
唯一的問題是,無線充電的成本仍然較高,這限制了它們的普及速度。當然,數碼技術的一個特點便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本會逐漸降低,所以不論是Qi還是A4WP,我們都期望它們能夠盡快獲得突破,不論是在營銷還是成本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