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4個多月的“打車補貼大戰”之后,監管部門終于忍不住了。27日,交通部公布了《關于促進手機軟件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擬統一收編市場上各種打車平臺。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州已經在建設統一的“的士電召平臺”。然而,打車軟件企業則表示,他們對“收編”計劃并不“感冒”。
記者注意到,該《通知》對市場影響最大的一點在于逐步將人工電話召車、手機軟件召車、網絡約車等方式,通過統一的電召服務平臺運轉,并推送至統一車載終端播報。對此規定,很多人的理解是,打車軟件或被統一平臺“收編”。而這樣做合適不合適也引起了市民的熱議。很多市民認為,打車軟件進入福州后,雖然提供了方便,但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如不會用智能手機的人就打不到車,不加價在熱門時段就打不到車。
另外,目前福州共有17家出租車公司,其中海峽、華威、華榕、公交、世紀風等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車都為公車公營,盡管都設有投訴和電話召車熱線,但只能調度自己公司的車。市民在打車時,尤其是高峰期,通常是逐個撥打各公司的電召熱線,往往打了多個電話后,被告知暫時無法提供車輛。因此許多市民認為,要不要收編打車軟件姑且不說,把福州各個出租車企業的車輛統一到一個平臺上還是很有必要的。
記者昨日從福州交通部門獲悉,其實建成的士統一電召平臺以緩解打車難的想法,在打車軟件進入福州之前就已經被提出來了。兩大打車軟件攪熱福州市場后,這一進程更被加快。按照計劃,明年福州將建成電召服務中心,設立全市統一的電召熱線,乘客撥打熱線后,由專人接聽并調度車輛。收到電召需求后,工作人員將在地圖上查看全市出租車的GPS,就近調派出租車。屆時,被預約的出租車頂燈會顯示“電召”字樣,如果未顯示“電召”字樣的空車不停,就是拒載,市民可投訴。電召過程中,如的哥爽約,將被處罰,或被取消電召資格。
在原來的福州的士電召平臺設計中,比較多的是考慮整合本地的出租車資源,沒有考慮將目前流行的打車軟件也整合進來。此次《通知》提出后,交通部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統籌推動,研究建立統一、開放的出租汽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與共享協議,實現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因此,如果各方能共享信息,對市民當然是有好處的。
然而,記者打車軟件企業了解到,他們對此卻持有不同的看法。“這些數據是打車企業的核心資產,都是企業花了大量補貼和推廣獲得的,我們不可能拱手讓出。如果共享出去,就等于扼住了打車企業的咽喉,沒辦法再做了。”一家打車企業華南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外地的確有交通部門要求他們開放后臺數據給監管部門,但這一做法引起了他們不滿,因此他們只是提供了部分數據。此外他們認為,如果打車軟件和其他途徑叫車的訂單統一接入電召平臺,訂單由出租車公司統一分配,這可能會抹殺打車軟件公司的核心優勢——基于大數據計算分析之后的精準訂單推送和調度能力,影響打車軟件價值的發揮。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隨著補貼大戰的偃旗息鼓,打車軟件在福州的影響力下跌很快。福州目前有1萬多名的士司機安裝了打車軟件,但現在不少司機已經較長時間沒有開啟打車軟件了,有的甚至還卸載了打車軟件。在乘客方面,打車軟件的使用率下跌更快,有人甚至估算,目前本地打車軟件使用率已經跌到高峰期的50%以下。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業內人士認為,打車軟件與本地化的電召平臺如果能進行適當的合作,既不損害彼此的核心利益,又能對資源合理配置,那取得的雙贏效果遠大于“1+1”。不過利益如何分配這個檻如果過不去的話,一切只能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