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奪人眼球的“遺憾險”“喝高險”等奇葩險種此起彼伏,在監管部門的規范下,要么掩面下架,要么改頭換面。時下,互聯網保險正以驚人的速度狂飆突進,但相對應的系統性監管舉措卻始終是一片空白。從4月份公開征求意見以來,目前關于互聯網保險規范的監管文件仍未正式發布。互聯網保險如何自尊、自律,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為博眼球大打“營銷牌”
大打“營銷牌”、火拼高收益等都是互聯網保險產品的慣用招數。
8元買份世界杯“心碎險”,中意的球隊沒贏比賽也能獲賠?3元買份“看球喝高險”,世界杯期間喝高了保險公司買單?巴西世界杯賽事正酣,不少險企也湊起了熱鬧,紛紛借勢推出與世界杯相關的保險產品,如“熬夜爆肝險”“足球流氓險”等。這些五花八門的產品,被調侃為“奇葩險”,大多從互聯網渠道進行銷售。
揭開這些“奇葩險”花哨的面紗,人們不難發現,其實質上也只是一些短期人身意外險或者綜合醫療保險,不過是起了一個“博眼球”的保險名稱而已。比如,“看球喝高險”其實是短期的醉酒醫療險,“吃貨險”其實是短期醫療險。
對此,保監會近日發文要求,保險公司產品命名應當清晰明了,且與保險責任緊密關聯,不得以博取消費者眼球為目的,進行惡意炒作。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開發的奇葩險也不少。記者注意到,近日眾安保險熱推的“高溫險”已經停賣。此外眾安保險開發的一些奇葩險也紛紛更名,例如“看球喝高險”更名為“急性酒精中毒健康保險”,“世界杯夜貓子險”更名為“猝死/急性酒精中毒健康保險”。
為搶客戶“火拼”高收益
近日余額寶等貨幣基金的理財收益率已經跌破4.5%,此前積攢的高人氣也開始降溫。而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則大有“乘虛而入”之勢,低門檻、高收益成為險企的利器。
例如,因高收益保險理財產品而聲名鵲起的國華人壽,近日正在淘寶網上熱推一款保險理財產品,投資門檻僅1元,而收益率高達6%。記者看到,這款保險產品目前已經賣出近5萬筆,并且銷售數量還在不斷攀升。而同樣以高收益聞名的珠江人壽,近日則在互聯網推出了一款收益率6.5%的萬能險產品,目前已經熱銷近15萬份。
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不僅有高收益,而且購買、領取流程都是在線完成,網民投保十分方便。但簡單的背后也不能忽視潛在的風險。比如,這些高收益網銷保險產品大多沒有披露具體的投資去向,而且給出的也都是預期收益率,到期能否實現高收益是一個未知數。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表示,高收益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問題在于易產生集中退保以及利差損壓力,這會導致中小險企的現金流出更加不確定。
銷售看好也需有規可依
中保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已有47家人身險公司開展了互聯網渠道銷售經營業務,網銷年化規模保費共計27.12億元,占比與2013年全年相比略有提高。其中,行業自建官網的保費收入為11.84億元,投保客戶59.9萬人次。而行業通過第三方渠道實現的保費略高于官網銷售,為15.28億元,承保件數1647萬件。
“中國消費者在互聯網上購買人壽保險的意愿非常強烈,中國可能會成為第一個通過互聯網大規模銷售人壽保險的市場。”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裁萬士家預期,到2020年中國互聯網保險的市場份額有可能達到15%。
市場人士認為,互聯網保險作為一種新渠道,給保險業創新發展無疑帶來了全新的空間,但也需要盡快做到有規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