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4上市公司年中報告中,生物醫藥行業憑借61.45%凈利潤增長率排名第四位。
而與之相悖的則是創業板的生物醫藥公司,紛紛在中報的數據里面露尷尬。
43家創業板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有9家企業面臨凈利潤預降的危機。
智飛生物的預降幅度15%左右,向來在行業內頭頂光環的沃森生物虧損5800萬元,萊美藥業也虧損了2200萬元。最慘的千山藥機,剛忙完收購,又面臨跌停。
生物醫藥領域究竟是一場盛宴,還是一場剩宴?政策的天平是否還會繼續傾斜?哪個子領域是未來生物醫藥企業的突破口?
腫瘤相關子領域受熱捧
記者從德邦證券分析師給出的行業預測中了解到,腫瘤的免疫治療是目前全球醫藥巨頭爭相研發的重點。
腫瘤的免疫治療是以激發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來檢測和滅火癌細胞,它是目前為數極少的,完全清楚癌細胞的方法之一,被譽為“活著的藥物”。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涉及該領域的如輝瑞公司。
輝瑞公司斥資8000萬美元投入該項目的研發,并通過簽署協議,從Cellectis公司手中獲得了該免疫療法的知識產權。
無獨有偶,上月底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凱德藥業,憑借在腫瘤免疫療法的技術和研發實力,獲得了美股市場的極大追捧。首個交易日股價攀升70%。
而不久前,康恩貝則與凱德簽訂了合作開發α胎蛋白(AFP)項目的協議。
可見,國內市場也緊隨其后,步步緊逼。
A股市場方面,香雪制藥在今年3月初獲得了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的政策青睞。
由于公司致力于建立“高親和性T細胞受體(TCR)介導的抗腫瘤過繼免疫創新科研團隊”,廣東省政府撥款2000萬元用于該項目的研發。
公司創新團隊由美國腫瘤免疫治療專家CassianYee教授和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李懿博士牽頭,針對以肺癌、肝癌和黑色素瘤為主的惡性實體瘤細胞進行高效靶向殺傷,達到清除腫瘤的目的。
? 盡管該治療技術尚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但公司力求通過該領域邁向國際市場,與跨國巨頭分一杯羹的愿景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香雪制藥在其他腫瘤相關領域中都有突出表現。旗下子公司香雪新藥去年與美國kinex公司合作研發了治療腦膠質瘤孤兒藥(KX02),該藥品的申請已獲得FDA(美國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正式批準。
據光大證券的分析師介紹,KX02項目的KX2—361是一種親脂性、能通過血腦屏障和作用機理清晰的抗腫瘤化合物,經體外和動物實驗證明KX02能有效抑制惡性神經膠質瘤細胞,有可能研發成為腦腫瘤治療有效的創新藥物。
上述分析師坦言,KX02項目在美國獲得孤兒藥的準許,孤兒藥臨床研究受到一定的政策鼓勵,相比常規藥臨床研究受試病例少,開發時間短,這一定程度上降低新藥研發成本,同時促進國內KX02的研發進展。
據悉,KX02預計2018年上市。
可以想見,香雪制藥在腫瘤的相關治療領域多角度發力,將有可能是下一個5年中,在生物醫藥領域中最具潛力的公司之一。
除上述的腫瘤免疫治療外,干細胞治療及腫瘤疫苗也頗具看點。
國際市場方面,2010年FDA批準全球首個腫瘤治療性疫苗Provenge用于治療前列腺癌,2013年收入2.84億美元,2014年1月Biovest公司治療非霍奇金濾泡淋巴瘤的抗癌疫苗BiovaxID獲得了歐盟的上市許可申請。
國內市場中表現較突出的如海欣股份。
記者從天相投資給出的消息了解到,公司正在研發的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可用于治療直腸癌,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的、針對晚期大腸癌的APDC治療性疫苗。
該研發項目于2012年7月底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同意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批件,并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初步選定20家醫院為臨床研究單位,建立了“細胞治療產品的數據管理系統”。
按目前制定的APDC項目Ⅲ期臨床試驗方案,預計Ⅲ期臨床試驗需三年以上時間,試驗結果也具有不確定性。
由于項目本身無法大規模量產,短期內不能為公司帶來實質性收益,而未來能否使醫藥業務受益并帶動營業總收入的上升仍需觀察。
干細胞研究從2011年起進入了全球性的長跑階段。
根據英國Vision gain研究所提供的市場調研數據:2011年干細胞療法的市場份額達27億美元,市場主要由骨髓干細胞移植(BMT)構成。
同時,干細胞儲存庫和配套產品的市場規模達26億美元。
預計到2016年,干細胞治療市場規模將達88億美元。
目前我國干細胞產業鏈條分為上、中、下游3種不同的商業模式。2012年我國干細胞醫療規模約62億元,同比增53%。
仿制藥的春天
2010年之前,仿制藥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體系中。
其中,美國的仿制藥市場占據全球的41.8%。
根據最新的IMS預測數據顯示,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仿制藥市場,在2020年成為全球仿制藥第二大國。
而在2014年至2020年的7年時間里,將有2590億美元的藥品面臨專利到期的風險,其中預期有46%的市場份額會被仿制藥替代。仿制藥價格波動較為劇烈,因此對上市速度和成本控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仿制藥企業的競爭策略主要是首仿藥和成本領先兩種。
事實上,國內的仿制藥市場一直在與印度暗中較勁。美國作為仿制藥出口的必爭之地,近年來對印度的仿制藥屢出禁令。這給中國藥企帶來了更大的縫隙。
據齊魯證券的分析師給出的信息顯示,A股市場中有不少公司自2011年起啟動仿制藥市場。其中,累計ANDA(美國仿制藥新藥申請)最多的是華海藥業。共有11款藥通過了該項審批。
2013年底,華海藥業開發的單抗生物仿制藥阿達木同時獲得歐盟EMA及美國FDA允許,開展一期臨床試驗。該單抗藥物應用市場廣泛,包括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等6大適應癥。
恒瑞藥業在2011年和2013年分別有鹽酸伊立替康注射液及來曲唑片劑申請了ANDA(美國仿制要新藥申請)并獲批。
華潤賽科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也在2011年獲得該項審批。
最新的數據顯示,面對441種專利藥相繼到期的機遇,中國仿制藥市場又一次掀起了軒然大波。
國內多家藥企都在進軍3.1類新藥的研發和申報。恒瑞醫藥有18個在研藥物,15個待申報。其中包括帕瑞普布納,替格瑞洛這樣的重磅藥品。
事實上,恒瑞的仿制類藥品向來豐富。
它的另一項抗腫瘤仿制藥卡培他濱今年已經上市,正等待各省的醫保招標,治療痛風藥物非不司他和止吐藥托烷司瓊也剛剛上市,造影劑新品釓特酸葡胺注射液也將于2014年上市。
尾隨其后的科倫藥業,在研藥品5個,11個生產批件待申報。主打鹽酸厄洛替尼,索拉菲尼等腫瘤藥品。海正藥業和萊美藥業分列第三,第四位。
萊美藥業并未擠入腫瘤藥品的列車,而是選擇主打治療痛風類藥品非布索坦,以及抑郁癥類藥品阿戈美拉汀。
并購持續升溫
隨著政府投資力度的放緩,醫藥招標模式的改變,醫藥行業門檻變高,強弱的分化更加明顯。
業內的并購熱度仍將持續地升溫。
今年在并購方面表現較激進的上市公司有譽衡藥業、沃華醫藥、益佰制藥、福安制藥等。
其中,譽衡藥業通過外延式并購的方式,從2013年至今完成了四次較為成功的收購。
2013年1月,譽衡藥業2.1億元收購蒲公英藥業75%股權,獲取了優勢品種安腦丸(安腦片,已進入基藥目錄),2013年實現收入1.2億元,銷售5億元以上的大品種。2013年6月,公司4.2億元收購澳諾制藥100%股權,獲得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液,該產品2013年收入0.9億元,同增34%。2014年1-2月,公司累計9.9億元收購上海華拓98.86%股權,獲得磷酸肌酸鈉,該品種臨床適用癥除了為心臟手術時加入停搏液,還包括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衰、心肌炎、冠心病等多個適應癥,2008-2012年醫院終端復合增長40%,目前已進入多個省市醫保,預計未來有較大空間。
華拓的磷酸肌酸鈉原料藥已通過原研意大利阿爾法韋士曼的認證,并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2014年4月,公司以7.98億元收購南京萬川,該公司代理華拓及海南奇力的磷酸肌酸鈉,收購完成后,公司將整合磷酸肌酸鈉生產與銷售資源,有望將磷酸肌酸鈉培育成超過10億元的重磅品種。
在目前并購潮的背景下,各公司紛紛設立了并購基金。即以基金的名義通過收購獲得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再重組優化其盈利結構,最后賣給有需求的企業,也可以將資產注入參與設立基金的上市公司中。
從2011年到2014年共有9家企業參與設立,如此操作方式,能更準確地找到優秀的標的,也能降低企業的風險和損失。
如昆明制藥設立平安財智并購基金,規模達5億元。其中GP和智博投資各出資500萬元,平安財智和昆明制藥各出資9500萬元。并購基金的投向包括四大領域。以心血管,抗腫瘤,神經系統為主的化學藥,生物藥為主的藥企或醫療機構;大中型綜合醫院,民營醫院,專科型連鎖醫院;以營銷為主的醫藥流通企業,醫藥電商企業;醫療器械,醫療信息化及可穿戴設備。由于并購的產品線豐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能存在的標的選擇的風險。
上市醫藥企業中,另有武漢健民中融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中恒盛世景投資合伙企業,中融愛爾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規模均在4億元—10億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