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線教育被稱為互聯網領域的最后一塊肥肉,A股中的方直科技、新南洋、華平股份等在線教育概念股受到市場熱捧。然而,在線教育行業卻流傳著“分羹容易,吃肉難”的說法。
? ?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線教育行業面臨著這樣的現狀:在語言、會計培訓等專業教育領域,競爭早已白熱化;而K12(主要指中小學輔導)教育等領域,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無法解決盈利的問題。
? ? ?對于在線教育目前所處的階段,業內人士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在線教育市場已到了爆發期,有的則認為,只有商業模式成熟了,在線教育市場才算真正爆發。不管怎樣,期望互聯網在教育領域可以像在電商等領域一樣發生“顛覆”性變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 ?在線教育成“香餑餑”
? ? ?澤雨教育是中國最早從事在線教育的企業之一,其主要業務是與華師大、吉林大學等高校合作,經營上海成人學習網,公司的經營一直不溫不火。
? ? ?近段時間來,澤雨教育的負責人之一鮑益華卻顯得不再平靜:“在線教育創業和投資的熱情越來越高,逼得我們不得不去考慮下一步怎么做。”
? ?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金涌入在線教育,僅A股上市公司就近10家公司宣布進軍在線教育。這些上市公司或從技術切入、或進行業務轉行、或直接并購投入教育行業。對鮑益華來說,面對這些瘋狂涌入的新進者,如果不思進取,大有“不進則退”之勢。
? ?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924億元,預計2014年將突破1300億元規模。據第三方機構IT桔子統計,2013年平均每一天就有2.6家在線教育公司誕生。對于在線教育的年復合增長率,不少第三方研究機構都有不同的預測,但是一般增長空間都在20%~30%的范圍內。
? ? ?在線教育成為投資界的“香餑餑”,大大出乎一些人的預料。但事實上,中國發展在線教育的基礎早已完備:一方面,我國互聯網滲透率由2008年的23%提升至2013年的45%;另一方面,我國教育行業支出與GDP比值不到美國的一半,未來教育支出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 ? ?近日,浩然資本、百度、DCM三方聯手提供萬學教育第三輪融資。浩然資本執行董事顏松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在投資在線教育之前,浩然資本在全國做了一次問卷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全國30%的人接觸過在線教育,而在北上深,這一占比超過60%。”顏松認為現在中國的在線教育已經處于市場爆發期。
? ? ?“互聯網領域該投的都投得差不多了,該做的也做得差不多了,格局基本定下來了。唯有在線教育行業剛剛起步,潛力無限。”一位投資人感慨。
? ? ?搶奪在線教育平臺
? ? ?了解互聯網的人都明白,做平臺的好處遠大于做內容。騰訊構建了游戲最好的平臺,淘寶則做了網絡交易的平臺……一旦平臺形成,無論行業如何變化,平臺的地位都難以撼動。
? ? ?在線教育的出現,讓互聯網巨頭們又開始了平臺爭奪戰。盡管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不一定熟悉教育,但它們熟悉互聯網,流量是它們致勝的法寶。
? ? ?“淘寶做教育就是因為坐擁海量數據,而且相信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為在線教育提供用戶。”淘寶旗下在線教育平臺淘寶同學負責人蕭邦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經過大數據分析發現,母嬰用戶有早教的需求;化妝品用戶有美妝知識的需求……淘寶同學可以針對這些用戶推特定的課程。目前,淘寶同學運行將近一年,合作的線上機構有500多家,在線課程1萬多種。
? ? ?除了淘寶旗下的淘寶同學,騰訊也建起騰訊教育,百度搭建了百度教育……互聯網巨頭切入在線教育市場,不管是以主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為主,還是以已有的工具類產品為切入口,最終依靠的都是已有的巨大流量。
? ? ?業內人士分析,從用戶規模、產品質量等角度來看,BAT在線教育的投資未見“高明”。但它們可能更多是從戰略上考慮,不在乎眼前一時的得失。
? ? ?分羹容易吃肉難
? ? ?覬覦在線教育的不僅有互聯網巨頭BAT等,還有新東方等面授教育機構、東大正保等原有的在線教育企業、風險投資基金,以及上市公司科大訊飛、立思辰等。甚至從事數字出版業務的人教社等都投身了在線教育。
? ? ?投資者們蜂擁而至,但在線教育的現實卻是“分一杯羹容易,搶到肉難”。
? ? ?紐交所上市公司學大教育相關負責人蔡靜告訴記者:“教育是一個非常分散的行業,不可能像互聯網一樣一家獨大。有些公司只專注一個地區,在這個地區形成品牌效應,就可能有固定的學生來源,實現穩定的收入。在蘋果App store,目前各類教育軟件數量超過9000款,每個軟件都有自己專注的市場。”
? ? ?不過,對于不少在線教育的投資人來說,可能都不想止步于“小富即安”。但是,挖掘到有行業顛覆性潛質的企業并不容易。
? ? ?上海聯創投資合伙人岳遠斌告訴記者,“投資在線教育,主要看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能否持續,能否做大,決定了其未來成長的空間。”
? ? ?德勤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在線教育的盈利模式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售賣課程內容、下載付費軟件;二是提供定制化咨詢或輔導服務;三是平臺性網站向入駐教育機構根據其流量導出收取比例傭金;四是建立資訊門戶網站通過用戶點擊量向廣告投放商收取費用。但是這幾種模式,哪種可以做大并且持續下去,業內對此仍如霧里看花。
? ? ?這也是A股上市公司涉足在線教育最大的風險。齊魯證券分析師陳運紅認為,“教育是一個慢熱的行業,同時在線教育正處于行業發展的早期,產品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驗證和穩定還需要時間。”
? ? ?最近,數字出版領軍企業中文在線對在線教育企業進行一次調研,對中國在線教育企業用戶超過200萬的企業進行了研究與梳理。研究發現,成熟的在線教育企業,例如英語等基本飽和;會計等科目的培訓競爭也早已經白熱化。而更多尚未被資本關注的企業,其商業模式盈利模式還不清晰。
? ? ?由于對在線教育商業模式的判斷,短期內難以衡量,O2O就成為投資人的首選。國內上市的新南洋、紐交所上市的學大教育等都是從成熟的線下模式拓展到線上。記者了解到,目前這些公司的線上業務還只是線下業務的補充和完善,可以幫助企業開辟新的盈利點,但客戶如何在線上教育取得像線下教育一樣的學習效果,能否接受線上教育收費等,都有待市場的檢驗。
? ? ?事實上,純粹的在線教育企業前途明確,但是路線并不明朗,發展速度也不及預期。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線教育在中國快速發展可能仍需要時間,五年以后商業模式成熟了,在線教育才算真正爆發。”
? ? ?“在線教育前景肯定是非常明確的。在投資機會上,更看好一些商業模式成熟的公司,比如可以解決碎片化學習的問題的、有一定規模的、用戶口碑好的、技術成熟的公司。像在線鋼琴等可以解決線下師資緊張難題的公司,未來可能會有機會。”顏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