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 ?當前,國內外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有多種不同觀點??萍疾恐袊茖W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重點產業科技競爭力與發展潛力研究課題組通過對全國60個行業、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31個省區市,以及美國等6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初步研究。
? ? ?研究表明,2013年我國人均GDP相當于美國40年前的水平,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相當于美國70年前的水平。第三產業擁有20萬億元左右的潛力,即使在第二產業增長減速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能夠保持近中期經濟持續增長,且經濟總量有望超過美國,而要長期保持世界最大經濟體地位,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成為世界新的創新中心。
? ? ?當前中美經濟總量的差距主要是第三產業的差距
? ? ?為了進一步研究我國未來經濟增長靠什么產業、靠哪些省區市、靠什么技術、靠什么政策、未來競爭對手是誰,中國重點產業科技競爭力與發展潛力研究課題組對我國60個行業、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31個省區市,以及美國等6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經濟發展潛力進行系統研究,其中有關第三產業的主要結論是:
? ? ?第一,當前中美經濟總量的差距主要是第三產業的差距。2013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是91897.4億美元,是美國167997億美元的54.7%。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201.5億美元,是美國2691億美元的3.42倍,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0336.7億美元,是美國34274億美元的1.18倍,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2359.3億美元,是美國131033億美元的32.3%。可見,中美現階段經濟差距主要來自于第三產業。
? ? ?第二,我國人均GDP相當于美國40年前的水平,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相當于美國70年前的水平。2013年我國人均GDP為6920美元,略高于美國1973年的水平,比美國晚了40年;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46.10%,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1937—1944年平均值為46.2%,說明我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比美國晚了70多年。
? ? ?第三,人均GDP同為7000美元左右時,我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比美國低14.7個百分點。我國2013年人均GDP與美國1973年都接近7000美元,但美國1973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60.8%,我國2013年為46.1%,比美國低了14.7個百分點。
? ? ?第四,我國人均GDP為美國的14.3%,但第三產業人均主要指標僅為美國的7.4%。2013年我國人均GDP為同年美國48387美元的14.3%,同年我國第三產業占GDP比例比美國2011年78.6%低了32.5個百分點。課題組對中美兩國第三產業2008—2011年4年的平均數比較發現,第三產業的14個行業中,我國有11個行業人均值在美國的7%及以下,其中衛生、社會保障和福利為1.91%,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為2.40%,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為2.8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為2.95%,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件業為3.31%,房地產業是4.0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為5.87%,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為6.09%,批發和零售業為6.74%,住宿和餐飲業為6.79%,金融業為7.03%;只有3個行業人均值超過了7%,其中水利、環境治理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為13.9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為15.32%,教育為24.3%。
? ? ?研究還發現,美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在60%以上時,仍然保持了40多年的持續增長,大約每年增加0.5個百分點。1970—1990年第三產業比重增加了8.9個百分點,1991—2010年增加了7.6個百分點。
? ? ?第三產業將迎來
? ? ?快速發展機遇期
? ? ?當前,世界經濟尚未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高端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勞動密集型產業繼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新興國家快速發展面臨新困難,世界經濟正處于“調整期”。我國正在進入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轉型期”,排名世界第19位的創新體系要支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快速增長,處于“小馬拉大車”的被動狀態,經濟持續增長壓力明顯增加,但是,當前第三產業卻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 ? ?第一,我國第三產業擁有20萬億元左右的潛力。課題組運用3種方法對2020年第三產業潛力進行了預測,結果表明,第三產業擁有20萬億元左右的潛力,即使在工業增長速度減緩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但能夠支撐近中期經濟持續增長,且經濟總量有望超過美國。
? ? ?一是按照人均GDP相應的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測算,2013年我國人均GDP為同期美國人均GDP的14.3%,但我國第三產業的14個行業中有11個行業的人均值不足美國人均水平的7%。若到2020年我國第三產業人均值達到美國2013年的10%,第三產業潛力約為21.5萬億元,若達到美國2013年的14.3%,則第三產業擁有34.8萬億元的潛力。
? ? ?二是按2010—2013年第三產業年平均增速推算。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6.22萬億元,按過去5年平均增長率9.46%計算,2020年第三產業潛力達23萬億元。
? ? ?三是從未來7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分析,若第三產業占GDP比例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即從2013年的46.1%增加到2020年的53%,考慮價格因素,第三產業的潛力也在20萬億元左右。
? ? ?第二,健康、信息、房地產、金融、科技服務、養老、體育等將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對第三產業中主要行業潛力預測表明,第三產業中潛力較大的行業主要有:
? ? ?一是健康服務業總體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據國家統計局和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08—2011年4年平均,我國人均健康服務業消費水平僅為美國的1.91%。2011年美國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為17.9%,若我國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由2012年的5.36%達到2020年的10%,也就是說相當于美國1990年、法國和英國 2003年的水平,我國健康服務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另外,如果用近5年健康產業發展的速度推算,健康產業潛力則超過10萬億元。
? ? ?二是信息服務業擁有3萬億元以上的潛力。2013年我國手機用戶為12.2億,網民數量是美國總人口的1.95倍,運用新一代寬帶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現代技術,將進一步提升信息服務業的規模與水平。《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
? ? ?三是科技服務業潛力超過1萬億元。2013年我國全時研發人員360萬人,全社會研發投入11906億元,是美國2012年研發經費4152億美元的45.51%。2011年我國科技服務業增加值6537億元,為同年美國科技服務業增加值6965.7億美元的13.9%。如按過去5年我國科技服務業年增長17.31%推算,到2020年科技服務增加值將達2.93萬億元;2012年美國研發投入與科技服務業的比例為1∶1.68,我國為1∶0.55,若到2020年我國R&D占GDP達2.5%,全社會R&D達2萬億元,科技服務業與科技投入之比達1∶1,則科技服務業潛力將達2萬億元。保守估算,我國科技服務業潛力將超過1萬億元。
? ? ?四是盤活房地產業資源,房地產服務增加值有望翻一番。我國人均住房面積已達36平方米,為美國人均64平方米的56.2%,按此推算,我國住房總面積約485億平方米,是美國房產總面積206億平方米的2.35倍,但我國房地產服務的增加值2012年為29005.5億元,僅為美國19172億美元的23.97%。用2008—2011年4年的平均數計算,美國每平方米房產年服務業增加值為93美元,我國是9.5美元,為美國的10.2%。我國房產服務業人均值為美國的4.09%??紤]到我國農村房產商品化率低等因素,到2020年,我國房地產人均消費若達到美國2011年的10%,房產服務業的增加值將翻一番,達到5.92萬億元。
? ? ?五是金融業潛力尚未完全挖掘出來。2013年12月末,我國M2總量110.65萬億元,外匯儲備3.82萬億美元,人民幣存款余額104.38億元,而同期美國M2為10.986萬億美元,我國M2是美國的1.64倍。但2012年我國金融業總量僅為4550.1億美元,為美國金融保險業10782億美元的42.2%。美國金融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6.64%,英國為9.26%,日本為5.81%,加拿大為6.74%,我國2012年為5.53%,表明我國金融業仍有很大發展潛力。
? ? ?六是養老產業蘊藏著萬億元的市場潛力。我國超過60歲老人已經超過2億人,隨著獨生子女父母進入老齡階段,養老產業將迅速崛起。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正在建設的大型健康、養老園區達40多個,總投資超過1200多億元,有專家預測未來市場潛力在3萬億元以上,我們保守測算養老產業潛力在1萬億元以上。
? ? ?七是體育服務業擁有萬億元發展潛力。我國擁有13.5億人口,目前從事體育鍛煉的人口僅有3.2億人。經過產業增長速度法、國際比較法、消費指數法等3種方法測算,到2020年我國體育產業擁有1.5萬億元的發展潛力,其中體育制造業5000億元,體育服務業約1萬億元。發展重點是群眾性體育活動,力爭全部中小學生、老齡人口的3/4、就業人口的一半參加各類體育活動。
? ? ?綜上分析,未來10—20年,在農業、制造業增長減速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及中等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經濟完全能夠保持中快速發展。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必須搶在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之前,基本完成中西部省會城市、全國中等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土地整治、生態恢復等工作,以免此后勞力成本上升,導致建設成本上升。
? ? ?加速第三產業
? ? ?發展的主要建議
? ?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現狀,一是遠遠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二是生產性服務業滯后于第一、第二產業發展,三是生活性服務業滯后于人民生活、生態改善的需求。造成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對第三產業支持力度不夠;二是恩格爾系數偏高,貧富差距大,多數人消費能力低;三是工業利潤率低,難以形成與工業規模相適應的生產性服務業;四是統計工作中存在遺漏,一些第三產業增加值沒有納入統計范圍。大力加速第三產業發展,需要對癥下藥,建議如下:
? ? ?1、建議像重視第一、第二產業一樣重視第三產業發展。我國每年召開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對農業、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三產業發展同樣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建議在未來經濟工作會議與文件中更加重視第三產業,或者像農村工作一樣,每年召開第三產業工作會議,為第三產業確定大政方針,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 ? ?2、制定國家第三產業中長期規劃,堅定民間資本長期投資第三產業的信心。建議在《國家“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國家第三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更長遠發展方針、目標、重點、政策與措施,引導第三產業健康發展,增強民間資本和外資長期投資第三產業的信心。
? ? ?3、借鑒國外做法,迅速提高生產性服務業水平與規模。
? ? ?一是盤活海內外“兩個科技資源”,大幅度提高科技服務業水平與規模。建議實施“新產品戰略”,在360萬研發人員中,保留100萬人從事基礎研究,調動其余260萬人直接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服務,不再考核論文與專利數量,只考核“開發新產品的數量及質量”。建議實施“洋千人計劃”,千方百計吸引一批“洋人”來華創新創業,緩解我國尖子人才不足的問題。建議試行“崗位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允許科技人員“一人多崗”,按崗取酬。建議試行“彈性工資制”,借鑒美國一些大學對從事應用研究的教授只保證9個月工資的做法,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通過技術服務在外單位獲得3個月工資,并不受工資總額限制。
? ? ?二是盤活“城鄉兩大房產資源”,大幅度提高房地產業的規模與質量。提高城市空置房屋利用率,以解決農民工住房為突破口,通過設農民工住房專項基金、征收空置房產稀缺資源占用稅、對低收入無房家庭增加租房補貼等方式,盤活城市房地產資源;鼓勵城市人口到農村租房、購房,短期休閑、長期養老,提高農村房產商品化率。
? ? ?三是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建立與第二大經濟體相適應的金融產業。建議大力支持民間金融業發展,鼓勵民間設立各類“專業基金”;進一步加大上市企業由“審批制”轉為“注冊制”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時,挖掘金融業的巨大潛力。
? ? ?四是運用現代科技大幅度提高信息服務業水平。運用新一代寬帶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現代信息技術,建議以企業生產決策、民眾生活實用信息服務為突破口,加速信息服務業由閱讀娛樂為主向應用決策為主轉變,提高人民科技生活、機構科學生產和決策的水平。
? ? ?4、建議把改善民生、縮小貧富差距作為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的戰略措施。建議把健康、信息、科技服務、養老等與民生相關的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加大對大病救治、養老、低收入人口住房等方面的補貼,既有利于改善民生,又能推動經濟發展。切實降低恩格爾系數,縮小貧富差距,釋放消費能力。
? ? ?5、在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前要把中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修復、生態建設等工作先做完。把700多個地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把全國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等工作做好。這能夠支撐我國經濟再保持中快速增長10到20年,中等城市的基礎設施事關幾億人口的生活質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工作。建議加大對中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環境修復、治理的投入,大力引導民間資本投入中小城鎮水、燃氣、道路、通訊、交通等設施建設與環境修復工作。
? ? ?6、改進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盡量減少遺漏。建議借鑒國際經驗,完善第三產業統計指標、規范統計方法,提高數據質量,減少遺漏,同時做好現代商務、金融、文化、體育、養老等新興服務業統計工作。
? ? ?7、在政策、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支持。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扶持,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教育部門應針對第三產業的人才需要,調整學科設置、培養專門人才,同時支持社會力量創辦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建議科技部門增列“第三產業科技專項”,重點支持第三產業急需技術、行業標準、產品與設備的研發。建議盡快成立若干行業協會,完善行業標準,加速第三產業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