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策與民間土壤缺失讓“五萬億”產業目標變現不易
? ? ?[相比之下,2013年我國體育產業在GDP總規模中的占比只有0.6%,對國民經濟的支撐潛力還有待進一步開發。而2025年5萬億的行業規模發展目標,為國內體育產業打開了十倍以上的想象空間]
? ? ?“對于我們投資者當然是好事,至少政策所導向的投資熱點,說明當地政府能夠重視體育項目的意義。”提起體育產業投資,中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褚軍有說不完的故事。

? ? ?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設立由社會資本籌資的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落實企業從事文化體育業按3%的稅率計征營業稅;加快推動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 ? ?《意見》賦予了中國體育產業化巨大的想象空間: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儼然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 ? ?想象空間很大
? ? ?“5萬億的想象空間很大。”文化產業投資咨詢公司新元文智總經理劉德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 ?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的規模約為3136億元人民幣,占GDP比例0.6%。按照世界各國的經驗,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文化休閑類消費會快速增長。另有數據顯示,中國體育產業近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6%,遠高于國民經濟增速。
? ? ?而在地球那頭的美國,在2004年體育產業產值便已達到1786億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37%,與石油、汽車、鋼鐵比肩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 ? ?從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上,現在也是投資者視為最好的發展階段。
? ? ?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將體育產業提到了國家戰略體系的高度,確立了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 ? ?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了量化指標:“十二五”期間體育產業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長,到“十二五”末期即2015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0.7%。另外,從業人員將超過400萬,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一。
? ? ?“此次《意見》將2025年體育產業的總體量規劃為5萬億元,相對于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近30%。”劉德良表示。
? ?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體育產業年增加值為8000億美元,其中美國體育產業年增加值達到近3000億美元,歐盟為4000多億歐元,占各自GDP的比重分別為3%~4%。
? ? ?相比之下,2013年我國體育產業在GDP總規模中的占比只有0.6%,對國民經濟的支撐潛力還有待進一步開發。而2025年5萬億的行業規模發展目標,為國內體育產業打開了十倍以上的想象空間。
? ? ?內部結構不平衡
? ? ?“從理論分析上,體育產業如一條優美的上揚曲線快速發展著,但現實其實很殘酷,尤其是體育產業內部結構并不平衡。”已投身體育產業投資與運營十多年的一位投資人這樣告訴記者。
? ? ?我國當前的體育產業結構當中,體育服務業比重低的狀態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 ? ?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各領域增加值的構成為: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制造和銷售所占比重達到70.985%,體育用品、服裝鞋帽銷售占8.82%,而體育組織管理活動、場館管理活動只有8.88%,體育培訓和中介更是少得可憐,兩項加一起只有0.87%。
? ? ?這是目前官方公布的關于體育及相關產業僅有的一組數據,至于2013年的發展情況,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但若從上市公司的財報來分析的話,體育服務業比重偏低的狀態并沒有太大變化。
? ? ?以體育概念股中體產業(600158.SH)為例,其大股東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基金管理中心。在2009年年報中,中體產業來自房地產的收入約為7.28億元,體育賽事收入和健身服務收入之和只有0.9億元。
? ? ?2013年的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5億元,比上年10.49億元下降了6.14%。營業收入的減少主要是來自房地產相關收入的減少,體育相關收入從2012年的3.93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4.88億元,增長了24.07%;體育相關收入在全部營業收入中的比重,從2012年的37.66%,提高到2013年的49.80%,增加了12.14個百分點,其中包括體育場館管理運營收入、休閑健身收入、彩票相關收入、體育設施設計及建設。
? ? ?但為公司未來業績奠定基礎的依舊是地產業務。“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體育服務業本身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機制的問題。如此,企業必須成為企業多元化發展中的一個業務板塊,或者說是其他產業鏈條上的一個娛樂項目,例如,包括狩獵等體育運營商旅游文化地產業的內容提供商,即便如此,也很難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上述投資人告訴本報記者。
? ? ?該投資者目前投資在非主流消費的體育項目的費用在6000萬元左右,幾乎談不上有盈利。“還好我在其他行業有收益,可以填補這部分的損失”。
? ? ?按照《意見》,該投資者若要從成本上有所控制的話,其所經營的體育類項目是要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才能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高科技對于體育用品及器材型產品企業是有益的,我們這些運營商要享受到這樣的政策優惠,估計還需要時間。”
? ?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體育產業的一些投資者多是投資國家扶持性的項目,比如,足球、網球、籃球、棒球等項目,如此可控制投資風險。
? ? ?“這樣的項目,政府的財政補貼其實很少,也是象征性的,我們的投資一半是公益性的,一半是商業地產。”上述投資人告訴本報記者。
? ? ?目前受益者是誰?
? ? ?在《意見》出臺后,諸多業內人士呼吁的重點有兩條,若要為體育產業本身的健康發展,一是需要政府職能部門轉變思想觀念,核心是由管理者角色轉向服務型角色。鑒于體育產業本身屬消費型產業,相關部門也加快與其他部門相互協調,讓體育產業真正回歸市場;其次是需要盡快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促進商業賽事發展,扶持企業、社會組織,推動全民健身的開展。
? ? ?對于前者,諸多投資者認為還需要時間。“簡政放權是黨中央、國務院要建立新型政府或者服務型政府,其特點就是服務,不是控制資源。但要改變目前的狀態,估計不是件容易的事。”多位投資者認為。
? ? ?除此之外,涉及賽事表演的商業模式中的轉播權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 ? ?電視轉播權是職業體育聯盟的財政支柱,包括國際奧委會這樣的非營利性組織,都以它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 ? ?中國職業體育的發展,若不放開電視轉播權,不能讓大家真正地在市場當中尋找利潤的話,職業體育聯盟就很難有大的發展。
? ? ?如果在機制與轉播權的問題上,沒有真正變化的話,誰是此次《意見》的真正受益者?當本報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多位投資者認為是房地產商,原因很簡單,目前重要的體育產業資源多與地產有關系。
? ? ?足球已是房地產商的另一逐鹿之地。2010年,隨著恒大集團以1億元人民幣買斷廣州足球俱樂部全部股權的重磅動作,以“房地產”為主要投資方的“足球產業”又掀起了一陣高潮。
? ?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中超16支球隊的投資方中,超過10家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其余的也都涉足房地產領域。廣州恒大自不必說,還有如山東魯能的東家魯能集團,其主要業務為電力和房地產;北京國安的東家中信集團,業務涉及金融、地產、能源。中超聯賽甚至被媒體解讀為“房地產聯賽”。
? ? ?“事實上,其他這些投資者也并非只涉及地產行業,多是涉獵多個領域。”上述投資者表示。
? ? ?而第二大球籃球產業,17家CBA俱樂部背后的老板,包括房地產企業、鋼鐵企業、銀行和白酒企業等,其中房地產背景或與房地產相關的企業占到三分之一多,知名的有新疆廣匯、廣東宏遠等。
? ? ?如此熱度甚至曾觸動了美國紐約的一些房地產公司有意收購國內的足球俱樂部。
? ? ?逐漸興起的網球產業,因為涉及網球學校的建設等相關鏈條產業,本身也在吸引地產商的進入。
? ? ?福建一位地產商告訴記者:“外界以固有的眼光看地產商的話,那就是一種誤解,現在都是多元化發展。而將文化、體育、旅游等內容與地產融合在一起,本身也是一種挑戰,都是長線投資。”
? ? ?多位投資者認為,該《意見》的出臺會刺激體育產業市場化層面的發展。“比如,體育項目的普及,有的從青少年的培養開始,有的從運動場地的規范化建設發展,這些是很重要的。”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
? ? ?體育產業市場并非看上去那么大,市場向來都是消費者決定的,若一些賽事本身的普及與熱愛的人都不到位的話,也無法談及產業化。“體育只能淪為其他產業鏈條上的一個產品而已。”以上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