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十一條重點發展任務和六大措施,并對各部委分工做出了具體部署。時值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此時做出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具體規劃,對推動我國產業升級,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頂層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 ? ?第一,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必須有堅實的產業基礎。生產性服務業屬于第三產業,英語中將第三產業表述為Tertiary Industry,為什么不是一般想象中的Third Industry?這里面有其簡單又深刻的道理,Tertiary是個形容詞,它描述了三大產業的內部關系及其歷史發展順序,也就是說,第三產業是在第一、二產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就不會形成第三產業,其發展時間也一定在第一、二產業之后。生產性服務業屬于第三產業,它是在實體產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實體產業是生產性服務業需求的來源,如果實體產業不夠發達,生產性服務業一定會面臨需求不足問題。目前我國的產業基礎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我國自主強勢品牌匱乏,生產性服務業內部需求不足,反而是制造業還在大量承接國外訂單,設計、研發、銷售等知識密集型業務全部在國外。另一方面,我國企業都在走小而全、大而全的發展模式,以服裝為例,生產企業大多自帶款式設計、面料研發、渠道銷售等功能,壓制了生產性服務業需求的釋放。因此我們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之前,必須嚴肅對待產業基礎問題,只有產業基礎牢固,才能提供旺盛的需求,生產性服務業才能真正繁榮起來。
? ? ?第二,注重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服務業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結構失衡是附骨頑疾,我們需要吸取以往教訓,在推動新產業發展之時,時刻關注其外部結構是否合理,與其它產業之間關系是否協調。生產性服務業是為生產活動提供中間投入的服務業,其中大部分職業都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術含量,如金融、法律、設計、咨詢等,均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繁榮對我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意義非常。與之相比,生活服務業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要低得多,但生活服務業在解決就業方面卻具有極大優勢,同時生活服務業關系著居民生活便利性等基本問題,絕不可等閑視之。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與生活服務業的比例關系。協調、合理的比例關系將會使生產服務業與生活服務業產生兩相促進的良好效果,一方面生活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會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相應的業務需求,如金融、會計、咨詢、物流等;另一方面,隨著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帶動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與居民收入的增加,也將為生活服務業提供更廣闊的需求空間。
? ? ?第三,注重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均衡。目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已出現失衡現象,金融業的發展遠遠領先于其它行業,但生產性服務業要想真正繁榮起來,僅僅依靠個別行業的拉動是不可行的,我們必須開創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美國的生產性服務業十分發達,其均衡的內部結構與創新服務模式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以服裝、鞋帽等為例,美國有專門的設計中心,獨立于廠商之外,廠商向設計中心購買中意的設計稿,用于自身生產,設計中心同時可以產出多個設計稿,供給不同的廠商。更有拍賣制度,即設計中心的設計稿以拍賣形式出售,廠商則需經過正規途徑競拍獲得。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設計中心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人員閑置情況出現,節省了社會資源,同時最大化了設計稿的價值。此外,稅收管理也是美國一項非常成熟完善的生產性服務業務,各種機構,甚至個人都會向稅收管理機構咨詢,就合法納稅、合理避稅等方面尋求幫助。同時還有渠道維護監督、招投標、合同管理等,行業齊全,種類繁多,這些行業在生產性服務業中均發展良好,產值能夠占據一定的比例,但很多行業在我國卻還未見起步。
? ? ?第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要充分重視產業布局。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起步較晚,行業發展緩慢,空間結構不夠均衡,目前企業多集中在東部發達城市。在未來行業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和企業一定要注意糾正已有問題,規劃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時,不僅要考慮服務半徑,也要注重潛在需求,避免一窩蜂投放新項目,建立新企業,市場卻無法消化,這樣不僅無法促進產業發展,還造成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
? ? ?第五,把握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會越來越細,是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使生產性服務業自生產活動中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行業,這個行業雖然是為生產服務的,但它也是與生產活動完全剝離的,且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原本其中囊括的各個服務類別也會逐漸形成獨立的細分業。如安永、德勤等世界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它們所從事的審計工作便是從企業會計中脫離出來,如今它們是對企業會計活動進行監督的獨立業務部門,完全獨立于企業生產活動之外,其發展與生產過程本身已無關系。把握住這個一般規律,清晰界定生產性服務業與生產活動本身的邊界,才能更好地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