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人并未能準確的理解智能穿戴設備的內涵,更多的則是基于計算機進化思維在思考智能穿戴產業,于是就讓我們看到了當前的局面:大部分的智能穿戴設備一不像計算機;二不像手機;三不像裝飾品,即無痛點又非剛需,被認為是一種雞肋。其中不乏一些人認為智能穿戴不太可能有美好的未來,頂多就是以給智能手機當個小三的角色活著,原因是幾乎目前的智能穿戴產品都需要依附于智能手機而存在。
另外的一種則是依賴于PC與智能手機的進化路徑來理解智能穿戴設備,而這種理解在有限的技術支持下是一種不可回避的過程,而這一觀點也是當前技術條件下必然要經歷的路徑。但沿著這一路徑的這種思考方式,其結果必然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另外一種局面,也就是一些智能穿戴產品,尤其是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環類的產品越來越像微型化的智能手機或者微型計算機。這種現象的產生正是由于這種路徑思考方式,于是我們很自然的就會將其與智能手機、平板之間進行比較。于是屏幕、續航、交互等方面的體驗與手機、平板之間就形成了明顯的差距。
當然,這也是我一直說的一個問題:可穿戴設備由谷歌于2012年4月份引爆之后,在整個產業鏈都未做好準備,也未形成的情況下,可穿戴設備幾乎是一夜之間從科幻片中走了出來,來到了我們身邊。這其中論產品數量則以中國的貢獻最大,幾乎全球80%的智能穿戴終端產品都Made-in-China。而這80%中的50%則來自于深圳,其中以華強北為代表,創業者們憑借著頑強的毅力與智慧硬生生的從智能手機的零部件中搭出可穿戴設備產品。
正是由于一方面產業鏈的限制,另外一方面借助于智能手機的產業鏈,這也就讓我們看到了今天的大部分產品以腕表類產品居多,并且始終擺脫不了手機的影子。當然這只是產業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個階段而已,智能穿戴并不局限于腕表,尤其在2015年智能穿戴設備將會以更多的形態呈現給消費者。
不論智能穿戴產業如何爆發,我們需要理解一個問題,就是究竟何謂可穿戴設備。為什么可穿戴設備會是在2012年突然之間引爆?這顯然是借助于移動互聯網的浪潮而來,或者我們可以理解為智能穿戴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我們幾乎不太可能為了監測運動、睡眠、定位、心率等數據而拖一根網線滿世界的溜達。
而更重要的則是智能穿戴設備不僅僅是計算機的微型化,更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術革命。從臺式機到筆記本到平板到智能手機,整個產業的進化路徑非常清晰,性能越來越好,零部件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親民,毫無懸念的遵循著摩爾定律進行不斷優化、升級。所有的核心幾乎沒有離開過圍繞前端硬件運算能力與儲存容量的提升,不論是臺式、筆記本、平板還是智能手機。因此我們必然照著這種思維模式來理解智能穿戴產品,也希望基于前端硬件不斷提升其運算、儲存能力。
有沒有一種可能,有一天整個計算機的元器件發展到一個階段,也就是微型化到一個階段,一種智能手表就能具備今天臺式機的性能?不是沒有可能,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這不是可穿戴設備本質。我之所以稱智能穿戴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其關鍵原因是將傳統基于前端硬件的運算與儲存轉向了后端,也就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三者融合下所發生的一場革命。
當基于前端硬件的運算與儲存,借助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向后端轉移之后,前端設備所承擔的將不再是傳統計算機理解中的那些任務,此時留給前端的工作更多的則是數據采集、交互控制。正是由于此,我在兩本關于可穿戴設備的書中明確定義智能穿戴為下一輪商業浪潮以及移動互聯網新浪潮,并且由可穿戴設備所引發的這場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革命將深刻改變整個社會以及商業形態。
正是由于我們沒有準確的理解可穿戴設備所引發的這次計算機革命,因此我們就容易以硬件的前段運算思維來思考可穿戴設備,于是糾結的屏幕大小、界面的操作交互、電池的續航能力、設備的儲存容量等都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而當我們意識到可穿戴設備是基于云計算平臺所引發的一場前置硬件向后置轉移之后,也就是整個移動互聯網入口與搜索方式的改變與轉移。一方面數據來源將圍繞以人為中心的歸集,并借助于可穿戴設備這個入口進行傳輸;另外一方面數據的搜索方式將發生改變,以可穿戴設備為主導的智能硬件將不再以現在的界面交互操作方式出現,而是以語音與圖像為主導。最簡單直接的例子就是谷歌眼鏡所讓我們看到的,基于可穿戴設備的人機交互一方面是語音交互,我們可以通過語音直接與設備進行對話,剔除目前依賴于屏幕繁瑣的界面交互操作;另外一方面是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攝像技術,直接以圖像的形式傳輸到云服務平臺進行搜索。
因此,基于可穿戴設備的交互方式應該是以語音、圖像為主導,并且在顯示技術上將以虛擬現實為主導,借助于體感交互,或是虛擬空間交互的方式實現,微軟最新發布的穿戴式眼鏡已經讓我們看到了這方面的方向。真正的可穿戴設備其形態一定不是一直手表或手環,而是可任意佩戴的一種監測、交互工具。
從這個層面來看,目前可穿戴產業的技術探索路徑出現的偏差,我們糾結于一個本不屬于可穿戴設備的屏幕界面交互與前端計算、存儲能力的處理。對于可穿戴設備產業鏈而言,我們真正需要發力的是基于監測的傳感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語音、圖像交互;基于大數據的云服務平臺,這些才是真正促進產業爆發的關鍵技術。
而我之所以與大家探討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對產業的理解將決定著產業的發展,如果不能準確、有效的理解可穿戴設備產業,那么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在技術探索的過程中必然會陷入困境。只有準確地理解智能穿戴產業,才能更加有效的幫助我們探索技術方向,思考商業方向,并借助于這一浪潮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