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在歐元對美元匯率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歐洲央行(ECB)突然停止在融資操作中接受希臘債券作為抵押品,從而把向銀行業提供融資的負擔轉移到了希臘央行身上。市場對此的直接反應是歐元兌美元大跌近百點。消息傳出,上海一位資深酒客攢了個酒局,幾乎把家里珍藏的法國勃艮第老年份存貨悉數掏空。他有些得意地說,“主要是為了把酒柜騰出來,看到最近歐元跌得厲害,準備血拼一把。”
? ? ?這股“投機主義”的風潮在酒圈里迅速蔓延,幾乎占據了近期各大葡萄酒行業聚會的話題頭條:趾高氣揚,殺回歐洲,血拼各種列級酒莊!這種豪氣來源于日益堅挺的人民幣,據中國銀行外匯牌價顯示,2014年初,兌換1萬歐元需要大約8.3萬元人民幣,僅一年后,兌一萬歐元僅需6.9萬元人民幣,國內酒客購買力應運而漲。
? ? ?名莊酒價格不再神秘莫測
? ? ?知名酒莊每年3、4月份都會公布當季期酒價格。消費者可以從中了解各年份的不同差異,最大限度降低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非理性消費。比如,波爾多地區列級莊2014年份期酒價格,整體走低的趨勢已經在所難免。2014算是個不錯的年份,但遇到相對的低迷的經濟環境,價格走低已在預料當中。綜觀拉菲古堡、瑪歌酒莊、侯伯王酒莊等名莊這兩年的期酒價格,同期平均下調高達10%以上。消費者還遇上了歐元匯率破7的大好形勢,完全可以考慮購入名莊期酒,雖說不能獲2008年瘋漲20倍的超高回報,但很有可能驚喜。而從長遠來看,對于投資者而言,葡萄酒本身的品質才是最大的焦點所在,只要是好年份,肯定值得珍藏,有較高的增值空間。對于波爾多地區來說,2014是個不錯的年份,其年份酒品質也值得期待。
? ? ?期酒價格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講還遠遠不夠,在血拼名莊酒之前,所需關注還是葡萄酒的市場零售價。名莊酒的價格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體系,在酒店、餐廳、免稅店、紅酒專賣店、進口超市,或是電商平臺,都不太一樣。對于同一酒莊,各個年份氣候和葡萄收成的差異,導致不同的年份價格也有差異。這一套價格格局雖說比較復雜,也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了解價格的平臺,真正的貨比三家。
? ? ?國內不少紅酒愛好者,對于名莊酒的追捧達到狂熱程度,不僅對酒莊名稱,上好年份,如數家珍,對于價格和渠道更是了解得相當精準。2011年以前,名莊酒除了波爾多還是波爾多。短短三年時間,來自意大利的蒙塔希諾鎮、皮埃蒙特以及來自西班牙杜羅河的名莊酒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整體而言,2014年波爾多名莊酒的市場份額有所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勃艮第、香檳、羅訥河谷和意大利葡萄酒。
? ? ?垂直電商瓜分名莊酒市場
? ? ?前不久,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已經預警低迷的葡萄酒市場環境:2014年前11個月,上海關區進口葡萄酒1.1億升,較去年同期減少2.6%;下降23.3%,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升46.5元人民幣,下跌21.2%,其中自法國進口5248.3萬升,減少10.8%,占同期關區葡萄酒進口總量的48.4%。
? ? ?面對這樣的市場局面,即便是面對歐元匯率下跌的大好時機,傳統的進口酒商卻高興不起來。受到國家嚴控三公消費等因素的影響,進口葡萄酒消費需求大幅減弱,名莊酒的銷量下滑更是首當其沖。 2013年消費量出現10年來首降,降幅為3.8%。
? ? ?業內人士根據前十大葡萄酒進口商的數據,簡單估算,現階段名莊酒的進口量只約占高峰期(2008年)的三成不到。目前國內名莊酒、列級莊酒的庫存量,要消化到合理的水平,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對于進口酒商來說,其庫存量平均下來占其年銷售額的40%~50%,而庫存量占年銷售額的20%~30%才是比較合理的范圍。對于年銷量過億的大中型傳統進口酒商來說,動輒上千萬元的資金壓力和庫存困境,在市場對高端葡萄酒需求開始萎縮的情況下,進口葡萄酒的動力明顯不足,血拼名莊酒當然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 ? ?當然有些垂直電商企業另辟蹊徑,放棄粗放的地經營模式,專注細分市場,針對年消費在10萬元以上高端客戶定向供應,紛紛打出“酒莊直供”或是“閃購”的概念。和傳統的酒商開設專門店的方式不一樣,電商先做社群,吸納會員,收集會員的需求,通過各種酒莊的品鑒活動,提升會員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電商以團購的方式,根據會員的訂單向酒莊直接采購,省去中間環節,也沒有庫存的壓力,價格確實十分誘人。人人民幣匯率優勢,也為他們迅速地搶占高端葡萄酒的市場份額提供了便利條件。有電商表示,為了滿足會員春節期間的葡萄酒消費,已預定好幾個集裝箱的名莊酒,它們將在歐元的持續萎靡中抵達上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