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未來與東方明珠合并后,百視通將形成一套以“內容、平臺、渠道、應用服務”為核心的互聯網生態系統,而這與BAT目前所遵從的互聯網生態建設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本報記者 張漢澍 上海報道
盡管百視通(600637.SH)和東方明珠(600832.SH)的重組合并至今尚未正式完成,但其圍繞互聯網電視業務(OTT)的投資布局仍在緊鑼密鼓中展開。
3月7日,百視通對外發布投資公告稱,上市公司擬以自有資金3億元人民幣,參與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600037.SH)的定向增發,本次增發價格為 14.95元/股,定增股份鎖定期為36個月。
在目前中國的地方廣電格局中,歌華有線無疑是一支非常具有實力的有線電視運營商,相關資料顯示,歌華有線目前覆蓋北京全市 16 個區縣的大型有線電視傳輸網絡,有線電視注冊用戶超過550萬。
對于此次上海與北京兩大廣電系龍頭的資本聯姻,百視通副總裁許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歌華有線將成為百視通未來進軍北京以及全國有線網絡市場的重要合作伙伴。這一合作不僅僅局限于內容版權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互聯網電視業務,以及電視購物與電子商務兩大領域。”
一位廣電系統內部研究人士認為,入股歌華有線是百視通重組后上市公司通過資本手段整合全國有線網絡的第一步。此前百視通及東方明珠已經完成了對上海東方有線的權益控股(百視通和東方明珠直接和間接持有東方有線59.88%權益),并且持有新疆有線、太原有線的部分股權。
借道歌華“進京”
在2014年11月底,正式宣布與東方明珠重組合并的那一刻起,作為存續公司的百視通就以打造新型互聯網傳媒集團為愿景,希望構建出一個互聯網電視生態系統。
根據百視通的設想,未來3年內將通過IPTV、有線電視、網絡視頻、主機游戲等六大渠道來拓展3000萬的互聯網電視用戶規模,其中有線電視網絡是非常重要的拓展渠道之一(業內俗稱DVB+OTT)。
就有線網絡渠道而言,單靠百視通所在上海本土東方有線的用戶市場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北京是全國有線電視市場的重鎮,而歌華有線則是中國有線電視運營商的龍頭之一,因此,參與歌華有線定增對百視通而言非常重要。”許峰說。
許峰稱:“我們希望歌華有線至少能為百視通帶來百萬級的互聯網電視用戶,加上百視通控股的東方有線提供數百萬互聯網電視用戶,未來3年在有線電視渠道至少可以拓展500萬-1000萬的互聯網電視用戶。”
目前,歌華有線正在大力推進北京市的有線電視服務數字化、雙向化業務,已逐步打造成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三網融合全業務網絡運營商,由單一有線電視傳輸商向全業務綜合服務提供商轉型,具有良好的開展互聯網電視的硬件基礎。
但是此前廣電總局只批準了CNTV、百視通、南方傳媒、浙江華數、中國國際廣電電臺的CIBN、湖南廣電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CNBN央廣廣播電視網絡臺等7家機構擁有播控牌照,也就是說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只能連接這7家持有牌照的內容平臺,歌華有線并不在其列。
而許峰說:“歌華提供北京市場的渠道和用戶資源,百視通提供牌照和版權內容,兩家的合作就是為了一起做大這塊蛋糕。”
據悉,與歌華有線的合作模式將成為百視通拓展全國有線網絡渠道互聯網用戶的一個范本,未來百視通可能將通過類似模式進一步拓展全國有線網絡渠道。
另一個吸引百視通與歌華有線“聯姻”的理由在于,伴隨東方購物資產的注入,百視通急于希望在長三角以外的地區敲開電視購物的大門。
目前,東方購物手中握有為數不多的全國電視購物牌照,而歌華有線則能給東方購物提供落地的頻道資源。根據百視通的計劃,雙方會在不久后成立合資公司,專門負責東方購物在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商業運營。
“東方購物目前90%的業務來自長三角,而我們希望未來3~5年在北京復制一個東方購物,規模大約與湖南臺的‘快樂購’相當。”許峰表示。據悉,2014年東方購物銷售收入超過80億元,凈利潤4億元左右,而快樂購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7億-28億元,凈利潤1.5億元左右。
“和BAT一樣的定位”
盡管百視通已提出“新型互聯網媒體集團”的愿景目標,但許峰認為,目前資本市場對百視通的潛在價值認識并不充分。
許峰說:“在路演中,我們發現了這個問題:國內一些投資機構對重組后上市公司以互聯網電視為核心的業務發展邏輯缺乏了解。他們能理解技術公司如何變成互聯網公司,但對媒體如何轉型互聯網公司,他們無法理解。”
就這點而言,市場對文化傳媒行業上市公司的估值很能反映問題。目前,百視通和東方明珠總體市值模擬市盈率為40倍左右,而同在A股上市的樂視網(300104.SZ)估值高達220倍,剛剛被阿里巴巴投資的光線傳媒(300251.SZ)目前市盈率120倍左右。
根據黎瑞剛此前對百視通的闡述,在未來與東方明珠合并后,其將形成一套以“內容、平臺、渠道、應用服務”為核心的互聯網生態系統,而這與BAT目前所遵從的互聯網生態建設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所不同的是,百度是通過搜索起家來獲取用戶和積累流量,阿里巴巴是通過電商起家,騰訊是通過社交起家,而百視通則是通過媒體起家來獲取用戶和積累流量。
“就愿景和戰略而言,我們和BAT的定位其實是一樣的,這是TMT行業融合發展必然趨勢,最后肯定是殊途同歸,大家都會成為一個互聯網生態系統公司。雖然從體量而言,百視通目前還無法和BAT相提并論。”許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從目前來看,盡管百視通與東方明珠的重組還未最終完成,但作為存續公司的百視通已經對其所描繪的“互聯網生態系統”開啟構筑:先是從人事層面,將上海市委宣傳部原國資辦主任凌鋼空降百視通擔任董事、總經理,而后又將SMG原戰略投資部主任許峰調任百視通副總裁,負責重組后上市公司的戰略規劃、投資并購、投資者關系和運營協調等職責。
今年2月上旬,百視通完成了組織架構的重大調整,設立了五大業務事業群,委任了各事業群的CEO。進入3月,百視通開始在業務層面發力,除歌華有線外,百視通還斥資近4億元增持風行網股份,并以8496萬元入股了成都索貝數碼。
許峰表示:“重組完成后,百視通將加快外延并購的步伐,在生態系統的每個環節都進行布局,核心位置要進行重點卡位,由此提高上市公司流量變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