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日訊 記者黃鑫報道:國際電信聯盟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167個國家和地區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指數(簡稱IDI指數)排名中,中國排名第82位,相比上年排名上升4個名次,顯著高于亞洲國家平均水平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
“我國移動寬帶普及率上升16個名次,移動電話普及率上升8個名次,對這次IDI指數排名上升貢獻最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專家孫克分析說,我國3G、4G商用起步雖晚,但發展速度快,未來提升空間大,移動寬帶指標對我國IDI指數提升的貢獻將不斷顯現。另外,我國移動通信在農村仍有發展潛力,隨著移動電話普及水平提升,該指標對我國IDI指數的負向影響將逐步減小。
孫克認為,IDI指數受到各經濟體廣泛關注,因為該指數能夠反映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水平,指導和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服務應用普及及使用技能提升等。同時,隨著信息通信技術不斷發展與深度融合滲透,IDI指數影響力已經大大超出行業范疇,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IDI指數從信息通信技術接入、使用以及技能3個維度,選取11個分項指標加權計算得出。“從指標構成來看,我國存在3個短板指標,分別是移動電話普及率、人均國際出口帶寬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孫克指出,一是移動電話普及率排名較低,農村移動電話普及水平低是主要因素。二是人均國際出口帶寬排名過低,主要因為我國國際出入口帶寬增長落后于行業發展需要。三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排名偏低。
由于信息通信技術技能部分權重較大,使得我國平均知識水平偏低的現狀,成為了影響我國IDI排名的重要因素。根據《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主要是不懂電腦/網絡,比例為61.3%,互聯網知識與應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網民與非網民之間互聯網使用鴻溝的重要原因。
孫克認為,在現有基礎上,合理提前規劃布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推進信息化應用融合滲透,提升我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水平和IDI指數同時具備可能性和可行性,且對于重塑經濟結構、轉換產業競爭主賽場具有戰略意義。
“我國移動寬帶普及率上升16個名次,移動電話普及率上升8個名次,對這次IDI指數排名上升貢獻最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專家孫克分析說,我國3G、4G商用起步雖晚,但發展速度快,未來提升空間大,移動寬帶指標對我國IDI指數提升的貢獻將不斷顯現。另外,我國移動通信在農村仍有發展潛力,隨著移動電話普及水平提升,該指標對我國IDI指數的負向影響將逐步減小。
孫克認為,IDI指數受到各經濟體廣泛關注,因為該指數能夠反映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水平,指導和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服務應用普及及使用技能提升等。同時,隨著信息通信技術不斷發展與深度融合滲透,IDI指數影響力已經大大超出行業范疇,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IDI指數從信息通信技術接入、使用以及技能3個維度,選取11個分項指標加權計算得出。“從指標構成來看,我國存在3個短板指標,分別是移動電話普及率、人均國際出口帶寬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孫克指出,一是移動電話普及率排名較低,農村移動電話普及水平低是主要因素。二是人均國際出口帶寬排名過低,主要因為我國國際出入口帶寬增長落后于行業發展需要。三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排名偏低。
由于信息通信技術技能部分權重較大,使得我國平均知識水平偏低的現狀,成為了影響我國IDI排名的重要因素。根據《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主要是不懂電腦/網絡,比例為61.3%,互聯網知識與應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網民與非網民之間互聯網使用鴻溝的重要原因。
孫克認為,在現有基礎上,合理提前規劃布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推進信息化應用融合滲透,提升我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水平和IDI指數同時具備可能性和可行性,且對于重塑經濟結構、轉換產業競爭主賽場具有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