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中國最大打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從2017年初開始就一直在積極拓展全球市場,而它的美國競爭對手Uber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今年,滴滴宣布了至少三筆較大的國際投資。這將幫助它實現它的全球夢。
在8月1日,滴滴宣布投資愛沙尼亞打車服務公司Taxify。Taxify公司擁有超過250萬個用戶,在歐洲、西亞、非洲和墨西哥等的18個國家和25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業務。滴滴稱,它將會與Taxify公司合作,支持它在這些市場上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此前一周,滴滴還投資了東南亞最大移動出行平臺Grab。在7月24日,滴滴和日本軟銀集團宣布,在Grab公司的25億美元融資活動中,它們將聯合投資20億美元。它們投資Grab公司是為了開發自己的出行和支付產品。
在2015年,Grab公司融資3.5億美元,當時滴滴也參加了投資。現在,Grab公司在東南亞第三方的士服務領域占有95%的份額;在該地區私車打車服務領域占有71%的份額。它在7個國家和65個城市提供服務,每天提供將近300萬次載客服務。
今年初,滴滴還領銜投資了巴西打車服務公司99(原名99 Taxis)的1億美元的融資活動,并加入了后者的董事會委員會。
滴滴的國際擴張是它在今年的重要戰略之一。在2月,滴滴CEO程維和總裁柳青在一封公司內部信函中稱,該公司將會建立一個國際業務部門。
“國際業務部門將幫助我們把在中國打造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帶到國際市場上,為更多人和更多城市提供服務。”他們在信中寫道。
在國際業務部成立之前,滴滴就已開始了全球擴張之路。在2015年,它游說美國打車服務公司Lyft、印度的Ola公司和東南亞的Grab公司結成同盟,一致對抗Uber公司。它還投資了逾1億美元給Ola公司和Lyft公司。
在滴滴快速擴張的同時,它的美國對手Uber正內外交困。
在6月21日,由于Uber公司飽受性騷擾丑聞干擾,該公司CEO兼聯合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辭職。在卡蘭尼克下臺前,該公司的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營銷官相繼辭職。
Uber公司還面臨國際市場上的挑戰。在7月13日,它宣布將其俄羅斯業務與俄羅斯搜索巨頭Yandex旗下的打車服務公司Yandex.Taxi合并。而且,它還宣布在退出俄羅斯市場后將暫時停止其澳門業務四天時間。
一年前,Uber公司將其中國業務與滴滴進行了合并,并持有新滴滴公司17.7%的股份。
目前,Uber公司在70個國家將近600個城市開展業務,估值達到了680億美元。相對而言,滴滴的估值只有500億美元;它在中國400個城市擁有4億個用戶。它們現在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兩家初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