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戴相龍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有能力應對人口老齡化在勞動力減少和國家財政平衡等方面帶來的挑戰。面對30多年后的人口老齡化高峰,國家管理的公共養老金收支會有較大缺口。但通過改革養老制度和劃撥國有資產,中國可以做到養老金收支平衡。
應對人口老齡化,戴相龍認為要解決好三方面的挑戰:勞動人口減少的挑戰、人口政策的挑戰和人口老齡化高峰國家財政收支平衡的挑戰。戴相龍認為,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是必要的、成功的,并已成為廣大群眾的共識。但是,也要看到人口老齡化繼續發展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十二五”規劃提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根據這樣的表述,我國在“十二五”時期會進一步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戴相龍還建議每5年把退休年齡延長1歲。如此,到20多年后,中國男性退休年齡可能會從現在的60歲延長到65歲,相當于發達國家現在的退休年齡。延長退休年齡不僅是為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而且是為了讓有條件的勞動者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按照聯合國標準,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我國從1999年進入老齡化行列,但屬于人口老齡化的開始階段。2012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為14.3%;預測20年后,到2033年,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到25.4%;2050年將上升到1/3,接近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