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李瑋可是島城旅游界響當當的人物,開旅行社、組織特色旅行團,每天經手大把資金。孰料非典襲來,他的旅游生意遭受重創無奈轉行。最終,李瑋決定從最簡單的烤肉火燒做起,用做大生意的標準來經營小生意,經過8年“臥薪嘗膽”,李瑋經營的“老濰縣城隍廟火燒”名氣越來越大。如今他已開8家分店,日賣火燒1.5萬個,年收入超百萬,又重新做回“大老板”。
李瑋靠賣火燒的小生意年賺百萬余元,他如何從逆境中尋找商機?記者近日采訪了李瑋,揭秘他如何把小生意做成大事業。

現場
早晨配餡兒汗水濕透衣服
“事無巨細”是李瑋的行為準則,也是他自認為成功的關鍵。在島城本土小吃如云的形勢下,要推廣作為外來客的老濰縣城隍廟肉火燒著實不易,而李瑋當時是抱著市民渴望在小吃上求新求變的思路來入手的。
經過8年打拼,如今李瑋的8家分店遍布市區,每天賣出火燒高達1.5萬個,那李瑋是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8月18日早晨7時許,記者來到嘉禾路20號甲李瑋的“大本營”。在占地60多個平方米的加工車間里,他身穿白大褂、頭戴廚師帽,正和4名工人忙得熱火朝天。
“火燒要做得好吃,餡兒最重要,油鹽醬醋加多少必須要適當,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十幾年前,李瑋曾在濰坊工作一段時間,那時他對老濰縣城隍廟肉火燒“一見鐘情”,后來在自己的旅游生意不盡如人意時,李瑋果斷轉行開起火燒鋪。創業8年間,李瑋手下的員工增加到40多人,但他每天早晨仍“雷打不動”來配餡兒。
說起目前的工作狀態,李瑋總結說以前是身體累,現在是心累。“剛開始開店時,一個店賣一兩百個火燒就不錯了,以前除了配餡還會兼職賣火燒,如今現在開了8家分店,光配餡就夠我忙活了。”只見李瑋配好餡后,員工們便趕緊將餡倒見攪餡機中。餡和好后,李瑋親自安排分裝,迅速運到門口的配送車上,趕緊往各分店輸送。
由于各分店銷售火燒數量仍在小幅增長,李瑋每天早晨越來越忙,用他自己的話說“就跟上戰場一樣”,一番忙活下來,上衣褲子全被汗水打得透透的。“飽有飽德,餓有餓德,干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你帶頭去干,員工才會被感動,也才會真心實意地為你付出。”李瑋表示,“說干就干”是他最喜歡的狀態。揭秘
小火燒巧經營年賺百萬
火燒肉嫩爽口,店面干凈整潔,桌椅上檔次……走進位于嘉禾路上的"老濰縣城隍廟肉火燒",不少顧客第一感覺就是干凈。"做食品就要干凈,除了食品要干凈,你的整體環境也要干凈。"李瑋笑著說,有老顧客說他鞋子白鞋幫從來不見黑過,而穿衣服也從來都是一天一件,而李瑋裝修這家小吃店時更是以高起點著稱。"我的這家店一套桌椅2000多元,而整體裝修達到20萬,至少在當時的青島還找不出幾家店能和我比,所以我想肯定會成功。"歷經商海沉浮的李瑋有著超強的自信心。
如今老濰縣城隍廟肉火燒在島城被市民所熟知,但在開店的前幾年,李瑋走得非常艱難。"起初這種肉火燒一烤皮就變硬,對于吃過餛飩、包子的青島人來說,這么硬的皮他們肯定不喜歡,于是我的改良首先就從這里開始。"經過不斷鉆研、不斷嘗試,李瑋終于將火燒皮做成顧客喜愛的軟硬度,而且在口味上也不斷創新,增加了不少海鮮口味的。將肉火燒從陌生做到讓顧客喜愛,李瑋用了3年時間,期間他不曾一次想過放棄。
從2009年開始,李瑋的老濰縣城隍廟肉火燒迅速打開局面,他也趁熱打鐵,不斷"攻城略地",將肉火燒生意做大做強。今年算是李瑋生意的爆發年,年初他只有3家分店,通過半年多的拓展,分店數量增加到8家。除了嘉禾路老店外,在長春路、洛陽路、澳門路以及麥凱樂、樂客城等地有7家分店。
如今李瑋究竟掙多少錢呢?他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天賣1.5萬個火燒計算,每個火燒毛利潤為1元,他一年毛利潤約540萬。據李瑋介紹,房租成本是其中比較大的支出,嘉禾路店房租為6萬,長春路為8萬,洛陽路為5萬,最貴的澳門路為12萬,整體而言,僅在房租上他一年要付出50多萬元。另外,40名員工每人平均年工資為2萬,這樣一年算下來工人工資達到80萬元。"車輛、水電及油鹽醬醋等成本還沒核算,由于今年5家店是新增的,我粗略估計,一年純利潤應該超過100萬吧。"豪爽的李瑋算賬也痛快。所有的成功沒有一蹴而就
和其他經營小生意的老板不同的是,李瑋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所有的成功沒有一蹴而就,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生意都是事在人為。"
李瑋是地道的青島人,今年43歲。談及自己的工作經歷,李瑋笑稱一言難盡。21歲時,他曾跟隨朋友"闖關東",經營3年木材生意;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上燈具,從1994年涉足燈具批發,忙了兩年后又開起裝飾公司;1997年開始,他又干起度假村生意,此后又和朋友一起做外貿。喜歡求新求變的他始終不安穩,2001年,他又涉足旅游生意。
而李瑋在生意上遭遇的最大挑戰為2003年,他當時正策劃一場大型夕陽紅旅游活動,邀請萬名老人齊聚深圳,主題為"同唱一首歌,尋找昨天的夢",孰料當年非典疫情爆發,這次大型活動不得不中斷,他的旅行社生意遭遇重創。此后,李瑋又在中山路經營一家賓館,辛苦打拼收成一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做銷售時曾在濰坊待過兩年,當時對老濰縣城隍廟肉火燒情有獨鐘,后來自己也熱愛美食,于是決定踏踏實實地做點小生意。"此時的李瑋終于沉穩下來,他想做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意。
"如果沒有我這么多年的行業歷練,沒有這么多創業經驗,我的火燒店肯定不會發展到今天。"李瑋說。每天望著店內絡繹不絕的顧客,李瑋都感激不已,他表示自己終于成功了,這次他贏得比任何一次都踏實,因為這個行業他堅守8年,比以前從事的任何一個行業都要長。
升級
打造做肉火燒的先進設備
8月18日和19日早晨,接連兩天記者來嘉禾路店采訪李瑋時,發現店內顧客都排著長隊來買火燒。"我幾乎天天來這家店吃火燒,這家店除了火燒做得實在外,店內衛生干凈是我比較看重的。"8月19日上午,家住杭州路的杜女士受訪時說。而另一名顧客張先生也是這家店的常客,他說自己鐘意的就是這家火燒店的口味,因為這家的火燒和平時吃慣的本土小吃口味大不相同,吃起來很新鮮。
生意做大做強后,李瑋還堅持著一個紀律,那就是店面下午兩點半必須關門。"員工們從早晨五點半起床忙活,忙到下午兩點半就很累了,他們只有休息好才能有精力更好地工作,因此下午兩點半我要求必須關門。"李瑋比較平易近人,來店里巡視時碰到顧客多也會親自上陣幫忙,因此員工們凝聚力也比較強。用李瑋的話說,每名員工工作起來都很賣命。
聊起未來生意方向,李瑋表示自己將會一如既往將火燒產業做強做大,他這幾年也一直在向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取經,這些洋快餐制作食品時材料都是定量操作,很容易實現統一化運營,而國內大都是大廚憑經驗放鹽等調料,這也阻礙了面食小吃的規模化運營,同時面食小吃人工成本非常高,迫切需要機械化。
了解火燒產業化之路會遭遇的"攔路虎"后,李瑋先后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考察,最終在南京找到一家專業面食模具加工廠,委托這家加工廠為其量身打造一臺制造火燒的先進化設備。"設備已基本建好,未來通過這臺設備做出的火燒將是生的成品,師傅只需要將其放進爐內烤熟就行。"李瑋開心地說,一旦這臺設備投入運營,火燒產業化將成為現實,屆時他的人工成本將可縮減一半,而火燒產出速度卻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