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在銀監會的統一部署下,廣東銀監局、廣東銀行同業公會以“多一份金融了解,多一份財富保障”為主題,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金融知識進萬家”宣傳服務月活動。民生銀行廣州分行響應該活動,就市民關心的理財話題,傳遞金融知識,幫助市民了解理財常識,保障自身財富安全。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4種類別。按理財幣種不同,分為人民幣、外幣和雙幣理財產品等。按收益類型不同,分為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按投資方向不同,大致分為貨幣型、債券型、債權型、結構型、代客境外理財產品(QDII)等。按產品到期日不同,分為有固定到期日和無固定到期日理財產品。
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合同條款等信息,充分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要素,重點關注產品期限、投資方向或掛鉤標的、流動性、預期收益率、產品風險等。
投資者在選購理財產品前,應綜合權衡自己的財務狀況,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收入、流動性需求等,不盲從、盲信、盲從,不追逐“熱門”產品。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配合銀行人員認真完成風險評估內容,并綜合考慮評估結果、產品特性和個人情況選擇產品。投資者可以從購買行為中獲得利益,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購買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的風險。投資者要在充分理解理財產品的前提下,在風險提示上對風險評估結果簽字確認并親筆抄錄:“本人已經閱讀風險提示,愿意承擔投資風險”。在確定購買理財產品后,需簽署相關協議,一旦簽字認可,投資者即須根據合同內容履行買者責任。另外,還需要關注五項重點事項:銀行理財銀行存款―投資與儲蓄,風險收益有差別;預期收益實際收益―未得與已得,確定性上有差別;口頭宣傳合同約定―語言與文字,約束能力有差別;別人說“好”適合自己―主觀與客觀,偏好選擇有差別;投資理財投機發財―初衷與動機,投資理念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