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副勞保手套,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不起眼,但是在膠州市膠西鎮這是一個給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9月24日記者來到膠西鎮馬家村探訪這里的勞保手套加工,得知這個村里做編織半成品手套有近60戶,制作勞保手套成品的有七八戶,產品不光銷往全國各地,還走出國門銷往東南亞、歐洲等地,讓周邊近千農戶加入這個行業,帶動了當地人發家致富。
“別小看這一副小小的手套,可是帶動了周邊不少人發家致富呢。”9月24日,記者來到膠州市膠西鎮 ,專門探訪了當地的勞保手套加工產業。據了解 ,該鎮的勞保手套加工主要集中在馬家村周邊,目前馬家村已經形成了原料供應、手套編織、手套掛膠流水線作業和物流運輸等配套完整的產業鏈,平均一家成品勞保手套廠的年銷售額近億元。
走進村里 ,看著這一家家編織、加工手套的企業,一排排的機器正在忙碌著。在馬家村村民馬宗發的廠內中,他向記者介紹自己廠里有60臺手套編織機,只見這些機器轟轟作響,5分鐘左右就能編織出一副手套,因為這些機器都是自動化作業,所以需要的人工并不是很多,只要發動起來有兩三個人照看著即可,一天下來這些機器可以編織出 15000多副手套。“我的設備數量在村里算是中等的,一些編織手套大戶的生產能力更大。”馬宗發介紹,他做編織手套有10多年的時間,看著一副副手套被機器編織出來,打心里感到高興,手套編織完成后再送到那些為手套掛膠的企業中,一年也有幾十萬元的收入。
看完了編織手套的加工企業,記者又轉到了村里手套掛膠的工廠內。進門就看到一臺臺的大機器正在翻轉著給手套上面浸膠,浸膠過后的手套上有濃濃的蒸汽。“這些機器的溫度得有190℃,所以一定要小心。”看到記者想上前看個究竟,旁邊的一位工人熱心地提醒。在車間內轉了一圈,看到這里的流水線作業分工非常明確,有的工人在忙著給編織好的手套印標志,有的則在忙著給手套浸膠,還有的在分揀、包裝手套,所有工序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些勞保手套一般都是經過編織、翻轉、鎖邊、浸膠、分揀包裝等工序,然后由專門的物流公司發往全國各地,乃至出口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工廠負責人馬永岐介紹。
“平時在廠里干手套浸膠的活一月能賺四千元左右,待遇還算不錯的。”正在流水線上忙碌的穆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這里干了好幾年了,感覺還不錯。在旁邊分揀手套的劉女士稱,自己已經60多歲了,平時就在這里分揀手套一月也能賺2000多元,“要不在家里也是閑著,到這里干點活還能賺錢多好。”劉女士說。馬永岐向記者介紹,他們村的勞保手套產業已經發展10多年了,現在加入了膠州勞保產業協會,村里近一半的人在從事手套加工,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1000多戶從事這一產業,膠西鎮還給予了一定扶持,他們相信膠西鎮的勞保手套產業一定會越做越大,越來越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