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訊 臨近年末,市場流動性雖然不會出現像6月份那樣的異常緊張的狀況,但仍將維持緊平衡的狀態。而時下異常火爆的理財市場似乎印證了流動性緊張的預期,銀行年末攬儲戰已經提前打響。
據統計,上周(11月4日-11月8日)商業銀行新發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4%,較前周小幅上行2個BP。具體看,83家銀行共新發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697款,環比小幅增加78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04%,環比上行2個BP。從收益率分布來看,上周收益率在5%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市場占比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據統計,上周(11月4日-11月8日)商業銀行新發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4%,較前周小幅上行2個BP。具體看,83家銀行共新發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697款,環比小幅增加78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04%,環比上行2個BP。從收益率分布來看,上周收益率在5%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市場占比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瀏覽各大銀行網站可以發現,不僅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普遍超過5%,五大行中有多款產品收益也超過了5%。日前,民生銀行(600016)推出的非凡凈值1號,預期7天年化收益率5.5%。該銀行起售金額為100萬元和300萬元,計息天數3個月、6個月以及1年的較高起點金額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在6%至7%之間。
此外,不少商業銀行還將定期存款利率上浮至頂,以吸引儲戶拉存款。
“雙十一”前,某銀行準備高調上線的理財產品以7%的預期收益率賺足了市場人氣。然而,卻因“內部審核原因”折戟。
因此,對于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仍需仔細甄別,盡管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屬于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品種,但其一樣存在風險,與銀行儲蓄有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