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近日在上海發布的中國富豪榜顯示,中國排名前400位的富豪,總財富達到34746億元人民幣,飆升35%。麥肯錫也預測,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600萬元人民幣的高凈值人士,到2015年末將達到約200萬人,總資產約70萬億元,成為亞洲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在岸財富管理市場。對資本市場失望的投資者,會將旺盛的私人財富管理需求轉向另類投資產品,而信托業恰在此領域擁有相對競爭優勢。對于正處轉型階段的中國信托業,私人財富管理是否能夠成為一根黃金“稻草”,從而支撐信托業的下一個黃金十年?致力于打造中國財富管理第一品牌的平安信托,即將聯合知名咨詢管理機構麥肯錫共同發布2013年《中國信托業發展研究報告》,對此問題作深入的探討。
個人財富急劇增長,財富管理需求旺盛
私人財富管理市場發展迅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全球私人財富管理市場由發達國家逐步向新興市場轉移。在新興市場中,中國私人財富管理市場最具活力。波士頓咨詢集團發布的2012中國財富管理白皮書顯示,中國可以管理的財富總額已經達到62萬億元人民幣。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高凈值人群年增長速度可達到17%,到2015年,高凈值人群還會再翻一番。
不斷攀升的高凈值人群數量造就了私人財富管理市場的需求旺盛。一般來說,高凈值人群生活方式一般分為創富、守富和享富三個階段。我國高凈值人群經歷了創富階段,已步入以低調、適用為主的守富階段,并逐步向以投身公益慈善事業為代表的享富階段過渡。高凈值人群理財越來越多地將由自己或家人獨立操作轉向使用財富管理機構,理財需求正在從單純要求增值保值的資產管理延伸至與人生目標相結合的財富管理。在此財富理念的引導下,高凈值人群投資心態更加成熟、穩健,通過分散投資和追求穩健收益來規避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共識。
信托行業也正是憑借它投資領域多元化、設計靈活、安全穩定等特點,成為高凈值人士財富管理需求的一大選擇。
財富管理或成信托業未來收入新增長點
近年來,我國信托業處于高速成長期,信托制度優勢充分展現,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實現井噴式增長,截至2013年三季度突破10萬億元大關,成為僅次于銀行的第二大資產管理行業。但信托行業的業務結構已經引起業界擔憂和未來發展規劃的討論。據了解,目前信托行業收入來源,約50%來自私募投行,約40%來自平臺通道,一方面,私募投行業務受到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影響太大,風險過于集中,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周期中有可能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另一方面,隨著信托法律形式對于銀行、券商、基金等泛資產管理機構的放開,信托公司作為平臺通道的價值急劇下降。也就是說,目前信托業賴以生存的將近90%的收入來源,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存在一定的系統性風險。
而僅占收入占比10%左右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卻迎來了市場發展的黃金時間。個人可投資資產的不斷攀升和高凈值人群財富管理理念的成熟,都讓亟待轉型中信托行業看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但是這塊誘人的蛋糕,信托公司并不那么容易就能夠吃到。麥肯錫專家表示,財富管理業務是“以客戶為中心”、體現投資性、組合型特征的一種新型綜合性業務,與之前信托公司的業務模式有較大的差異,信托公司應該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選擇性進入。記者從平安信托了解到,在即將發布的2013《中國信托業發展研究報告》中,將會對進入財富管理需要什么條件和基礎,以及國外財富管理公司模式和經驗進行詳細解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