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考”開考。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共有152萬人通過此次國考報名資格審查,最熱崗位競爭比達7192:1。而今年的計劃招錄崗位有2萬個,意味著有150萬考生將成為這場“鐵飯碗”競逐戰的“炮灰”。
烏泱泱的“國考”大軍,成為年度性的奇特風景。構成這道風景的成因有很多,要么是志趣理想和職業選擇使然,要么是就業困境的倒逼。但這些原因,恐怕難以掩藏年輕人對體制庇護的渴望,以及對權力紅利的貪戀和想象。
烏泱泱的“國考”大軍,成為年度性的奇特風景。構成這道風景的成因有很多,要么是志趣理想和職業選擇使然,要么是就業困境的倒逼。但這些原因,恐怕難以掩藏年輕人對體制庇護的渴望,以及對權力紅利的貪戀和想象。
“鐵飯碗”上鍍著的權力紅利,其誘惑力和魔力不言而喻。從根本上說,“國考”熱,不是年輕人的病癥,而是時代的病癥,而病灶則在于特權土壤的存在以及特權思維的流毒。而要根治這種特權遺毒,特效藥莫過于讓公務員的職責和身份回歸本位,祛除鍍在上面的權力紅利。當公務員職位變得純粹,也就意味著曾經為安穩和優越而魔怔的年輕人或將回歸理性,更意味著年輕人人生長度和創造張力的釋放。
事實上,曾經存在現實的權力紅利正在逐步萎縮,也正在遠離“鐵飯碗”的想象。“為官發財,應當兩道”。無論是十八大后的治腐風潮,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的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信號,都預示著公務員身上的權力紅利將逐漸消失。“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的強化,權力特享的奶酪,勢必越來越小;公務員的“油水”,勢必越來越薄。當“鐵飯碗”不再牢固,對于特權的幻想也就自然破滅了。
權力紅利萎縮甚至退場,“鐵飯碗”被砸破,“公考熱”方能也必然能夠退燒。年輕人才能從迷思中解放出來,回頭審視理想和志趣,主動理性地選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