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包括余額寶、百發理財等線上理財產品平臺推出,國內理財市場進入“大資管”時代,投資渠道和方式逐漸多元化,為第三方理財機構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機遇。
在有著理財金融風向標之稱的2013第十一屆上海理財博覽會上,記者看到,參展機構近300家,有超過60%的參展商由第三方理財機構、互聯網金融組成,其中出現了第三方理財的新業態―以付費咨詢為盈利模式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突破了以往第三方理財機構以產品銷售傭金為主的盈利模式。
在有著理財金融風向標之稱的2013第十一屆上海理財博覽會上,記者看到,參展機構近300家,有超過60%的參展商由第三方理財機構、互聯網金融組成,其中出現了第三方理財的新業態―以付費咨詢為盈利模式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突破了以往第三方理財機構以產品銷售傭金為主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理財機構與傳統金融機構開展理財業務以產品為導向的模式不同,第三方理財機構是注重以投資者為導向的,從獨立客觀的角度對投資者進行財務分析和理財需求判斷,提供綜合的理財規劃服務,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合適的理財產品。
從“第三方理財”的概念上來講,第三方理財機構不代表金融機構利益,通常是從投資者的利益角度出發,不代表產品發行方基金公司、銀行、保險(放心保)公司等的立場,按照投資者的情況來幫助投資者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這是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基礎。由于其獨立公正,第三方理財可以免受金融機構的影響,利用其專業知識,為投資者選擇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金融產品。
同時,第三方理財機構不接觸投資者的資金,投資者的資金受到嚴格的監控,投資者的資金在金融體系中流動,直接受到監管機構的監管。
此外,與銀行、保險機構等理財顧問提供具體投資建議或售賣金融產品不同,第三方獨立理財顧問提供的是總體的理財規劃戰略與方案,會幫助投資者制定一個長期的可執行計劃,側重于量身定做和個性化的理財方案,不受制于產品、金融機構等問題。
相對于以產品傭金為主的第三方理財機構,以付費咨詢為主的盈利模式可謂別具一格,為第三方理財市場帶來了新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基本都是產品第三方,也就是代售多家的理財產品然后從中獲得報酬分紅,類似于中介機構。一位理財專家表示,這種運營模式一旦推廣,意味著投資者可以在一家第三方機構獲得理財建議和方案,而通過其他費用更省的渠道購買理財產品,最大限度地保證客觀公正,同時為投資者節省更多費用開支。
記者從上海理財博覽會上了解到,目前國內通過提供理財咨詢、理財體檢、理財服務等來獲得收益的,2013年進入大陸市場的香港嘉豐瑞德資本集團尚屬首家。“成熟市場的理財服務是按照小時傭金收費,北美市場是200美元/小時,香港市場則為800至1000港幣/小時。”香港嘉豐瑞德資本集團CEO Marcus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國內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市場尚不具備和國際接軌的條件,我們計劃開辦各種理財學院,為投資者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期待著付費咨詢理財市場的成熟。”
嘉豐瑞德資本集團還表示,真正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是站在公正、獨立、客觀的立場上,以投資者的利益為首,選擇各類理財產品,根據投資者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資產配置的。以收取服務費和專業咨詢費,而不是以賣產品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