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比特幣大漲了95倍!






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沖擊力進入公眾的視野。對于被比特幣的暴漲魔力席卷進這場江湖的投資客,比特幣的最大意義在于賺錢。而對于那些對比特幣“火焰般”的瘋狂崇拜的比特信徒來說,這個“完美”的比特幣將會是未來貨幣的取代者,寄望有一天比特幣能夠“一統江湖”。
一半火焰,一半冰水。
上周五,歐洲金融監管機構發出公告,警告比特幣存在“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這已是短短半個月之內,繼中國內地、韓國、中國香港之后,再度向比特幣潑冷水的監管部門。本月5日,中國央行等五部委聯合針對比特幣發布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這被看做是中國監管層首次聯合“圍剿”比特幣。
比特幣是否真的能成為一種理想的貨幣,抑或是下一場愈演愈烈的“郁金香泡沫”,各方爭爭吵吵。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表示,比特幣被熱捧反映了公眾對于現有主權貨幣由于濫發而信任度不高。
正如比特幣的信徒羅金海所言,實際上,技術本身是中性和理智的,所有的瘋狂都是人類賦予的。瘋狂的比特幣的背后是一場技術革命,亦是一個經濟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一年內暴漲95倍
12月14日,晚上10點50分,深圳龍崗工業區的大多數工廠停止了一天的作業。但31歲的服裝設計師王征仍忙著接待一位專門從山西趕來的客戶。
而此時他的身份并非服裝設計師,而是一名“礦主”,以及一名賣礦機商人。
在他的身后,深圳龍崗工業區的這個1000多平方米的廠房里,幾百臺礦機,日夜不眠發著轟隆隆的聲音作業,為的是挖出很多人正為之狂熱的致富神器———比特幣。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比特幣的價格還僅有50美分,隨后一度上漲到13美元,漲幅高達2600%.進入2013年后,比特幣出現了更瘋狂的上漲,今年內漲幅超過95倍。尤其是11月中旬,比特幣幾乎每天都能上漲100美元,11月29日更是創下1242美元的新高,而其時的黃金價格也只是1241.98美元/盎司。
比特幣以令人咋舌的漲幅贏得全世界關注的目光,而在中國,各種比特幣的創富神話更是挑動著很多投資者的神經。比特幣完成了從“IT極客的小圈子”到“為普通大眾認識和熱議”的升級。
那么比特幣為何物,竟然引得大家趨之若鶩?
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的一種。2008年1月份,一個叫中本聰的人在互聯網上一個討論信息加密的郵件組中發表了一篇文章,勾畫了比特幣系統的基本框架,第二年,他為該系統建立了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正式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
“最大的特點是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而是通過特定算法的大量計算產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阿里巴巴小微金融研究院比特幣研究專家徐棟對南都記者表示,其獨特的地方在于不需要一個中央的清算中心或者金融機構對交易進行清算。
除了“去中心化”的特征之外,比特幣還具有如下特征:
全世界流通,不管身處何處,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專屬所有權,操控比特幣需要私匙,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儲存介質;比較低的交易費用;跨平臺挖掘,用戶在眾多平臺發掘不同硬件的計算能力……
此外,比特幣的發行量受制于軟件算法,有一定的額度,而非無限量發行。到2140年左右,產生的比特幣將達到其上限———2100萬個。這一“限量”無疑增加了比特幣的神秘感。
比特幣信徒V S投機者
比特幣基于密碼學和互聯網技術的產生機制,令IT界極客們為之癡迷,比特幣的第一批擁躉幾乎產生于IT極客中,羅金海就是這樣的信徒。
理工男的羅金海的工作是新媒體IT人,同時也是科幻作家,他自稱是對比特幣價值深度認同的骨灰級信徒,亦喜歡將自己定位為比特幣的布道者。
2011年后,羅金海便將大部分業余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比特幣上,還專門建了一個比特幣新聞門戶網站,專注搜索比特幣的新聞分享給更多的人。
“比特精神是數學、密碼、程序等結合體。尤其它本身的P2P、去中心化的精神與我本身的價值體系是相符合的”。羅金海補充:“我的比特幣放在那,哪怕跌到一塊錢我都不會賣。”
當南都記者問道:“比特信徒對中本聰的崇敬,就好像蘋果粉之于喬布斯?”他笑了,說:“喬布斯是實體的存在。但比特信徒對中本聰的熱愛是對自己的信仰,信仰自己骨子里自由的特性。”
不過,讓南都記者意外的是,他手頭上的比特幣僅有10個左右。他說:“我不會擁有多少比特幣,十個都已經足夠了。我其實很討厭手中拿著上萬個比特幣的言論,比特信徒關鍵在于對比特精神的認同。”
在他眼里,比特幣的信徒至少擁有以下幾個特質:“1、相信邏輯的力量。2、偏愛G O O G LE,不認可FA CEBO O K.3、對新知識有一種渴望。4、理性多于感性。5、有完美主義的傾向。6、偏執,有清晰的個人世界觀。7、喜歡論證,不喜歡爭辯。”
在比特幣江湖中,還有一群和羅金海不一樣的投資者。從人數以及投資數額上,這些投資者才是目前國內比特幣江湖的主力。
他們關注比特幣原因很單純———比特幣能賺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甚至并不能完全搞清楚比特幣的原理。
財經作家端宏斌是從2010年通過一些極客了解到比特幣,但當時幾十美分的比特幣并沒有引起他的關注。2011年夏天,比特幣已經漲至幾十美元,端宏斌甚至有些后悔,覺得已經錯過了比特幣最好機會。但是隨后比特幣所展示出來的漲幅卻令端宏斌大吃一驚。
2012年,端宏斌在自己的朋友中,發起成立一只私募的比特幣對沖基金,他告訴南都記者,“這是全國首只針對比特幣進行投資的基金。”
不過,當他將這樣的打算說給朋友們聽后,所有的人都覺得他不可思議。“有人直接說我腦殘,居然信這玩意。”最終,端宏斌的這只基金僅募集到四五個朋友的10萬元,他們中很多人處于“友情認購”。
建倉初期,比特幣卻一下子從30美元掉至20美元,這只基金出師不利,一下子被套牢,浮虧達10%,隨后一路下跌,端宏斌抄底,他沒想到的是,比特幣卻毫不留情地跌到了2美元,跌去了93%.沒有信心的端宏斌只能采取不看不聞的態度。但是就像沒有料到大跌,隨后的大漲也是他沒有預料到的。今年比特幣迎來兩輪大漲,而當初,他手中買入的10萬元比特幣,最終置換成1100多萬元的資產。這是當初因為人情,向他投資的人不敢想象的。
端宏斌并非個案,過山車式的交易價格也吸引了洋洋的加入。和羅金海不同,雖然同樣在傳播比特幣的信息,但洋洋將自己界定為“比特幣投資者”。在她眼中,比特幣僅為投資方式的其中一種。
洋洋不盯盤,亦不炒幣,從來不做短期交易。目前,洋洋手中大約有幾百個比特幣。對于未來的走勢,她心態比較輕松。她說:“屬于風險投資,玩得起便輸得起。”
在比特幣江湖中,比特信徒、投資者之間因為對比特幣的認識不同,他們之間猶如隔著一道“白天不懂夜的黑”的屏障。羅金海為代表的骨灰級“比特信徒”們似乎從來都不愿意被稱為“比特幣投資者”。在他們的眼中,眾多投資者只是產業鏈一部分,但遺憾的是,這些投資者根本沒有比特幣的精神。
中國大媽和溫州客來了?
有錢賺的地方,中國大媽和溫州客就會出現。11月以來,在比特幣再次大漲時,“中國大媽”、“溫州炒比特幣”的新聞見諸報端。在媒體的報道中,他們也加入到這場比特幣江湖中。
中國大媽和溫州人真的現身比特幣江湖中了嗎?
“比特幣是什么樣的,你發個照片給我看看。”
“我買了以后,怎么郵寄過來?用申通還是圓通。”
……
這些問題是比特幣交易平臺B T C T rade的客服經常遇到的。比特幣交易網站B T C T radeC E O張壽松告訴南都記者,關注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但不少人前來咨詢卻不知道比特幣為何物。
不過,張壽松強調,“中國大媽遠遠沒有炒黃金那般狂熱,中國在玩比特幣的主力人群,絕對不是中國大媽。”
比特幣中國的副總裁凌亢亦向南都記者證實,大多為“年輕、高學歷、互聯網背景、男性”為特征的小眾人群,他說:“中國大媽的說法基本都是炒作。比特幣這么復雜的原理,連IT男都難搞定,中國大媽會做到嗎?”
端宏斌對南都記者表示,比特幣中國的創始人楊林科曾告訴他,比特幣中國的交易人群中,男人占了92%,女人只有8%.而且都是以年輕人為主。
而在采訪多位玩家時,南都記者發現,就在大媽入場以及溫州人來了的謊言中,一些早前開始挖得第一桶金的玩家已經在撤離。
本月初,比特幣處于5000多元人民幣時,在一家知名網絡公司上班的IT男劉博宇(化名)卻決定清空手中所有的比特幣,他從此前的堅定持有者到如今打算由于無法判斷比特幣的真實價值,打算不再踏足這片江湖。
此前一直對比特幣保持關注的劉博宇在今年10月份正式入手比特幣。彼時,他以1080元的建倉價,買入了幾萬元的比特幣。那時其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曾堅定表示:“我并不打算買,而是長線持有”。在他看來,“比特幣,從技術的層面上看,無懈可擊,堪稱未來貨幣的完美代表。”
不過,隨后11月中旬之后,比特幣急速上漲,“升得實在出乎意料。”感覺不對的劉博宇開始賣掉一些,但是,在他賣出部分比特幣后,比特幣的價格再度上沖,隨后回落至4000多。劉博宇在此過程經歷了幾個波段。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就從比特幣中獲得超過300%的收益。
只不過,暴漲也令劉博宇開始重新審視比特幣。“也許有一天比特幣會真的成為貨幣,但是起碼不是現在暴漲暴跌的時候。”
而在投資策略上,劉博宇發現,盡管媒體對于比特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是比特幣的實際關注度其實進入了一個瓶頸期。他長期通過比特幣的百度指數來觀察社會大眾對于比特幣的關注度,今年6月~10月份,有關比特幣的百度指數一度急速提升,但是10月份之后,比特幣的百度指數開始達到頂峰,而且他注意到,在10月份之后,在IT圈比特幣百度指數甚至開始下降。
“對于比特幣而言,只有關注才意味著有資金進入。而關注度增長進入瓶頸期,意味著不會有更多的場外資金涌入,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這一信號讓劉博宇決定清倉。
端宏斌也認為,比特幣已經進入瘋狂階段。在他看來,入場資金越多,價格就會繼續走高,價格不斷走高,又反過來成為鼓吹者最好的注腳。因此只要跟風進場接盤的資金比意識到風險而悄悄撤退的資金更多,比特幣瘋狂上漲勢頭就會延續下去。但也有可能在今后任何一天,只要人們對比特幣的上漲不再有信心,比特幣的泡沫就將被刺破。如今,成立第一只比特幣投資基金的端宏斌已經清倉比特幣,并將資金投入一些新的虛擬貨幣中去。
在更多的場外質疑者看來,比特幣是典型龐氏騙局,也是典型的擊鼓傳花的博傻游戲。
比特幣“造富”機理
盡管市場對于比特幣的“錢景”充滿質疑,但這又確實是充滿商機的“金礦”———一條針對比特幣的完整產業鏈已經在中國市場形成。
比特幣供應鏈包括了“挖礦-交易平臺-在線錢包存儲-支付系統-商家的應用”等環節。從供應鏈環節來看,目前最熱門的創業環節集中在挖礦和交易平臺上。在羅金海看來,除了“商家應用”環節,現在的產業鏈已經差不多建立起來了。他說:“國外一些商戶都支持了比特幣,但是國內還停留在炒作狀態。”
挖礦被認為產業鏈中“比較低端”的環節。挖礦其實就是一場軍備競賽,拼的是誰有更高計算能力的機器。一臺礦機的成本動輒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
王征是今年4月份在比特幣第一輪大漲中開始關注比特幣的。4月份,他花了3.5萬元從美國購進了一臺蝴蝶機,7月份礦機到手后,開始“挖礦”,而為了避免挖礦產生巨大的噪音擾民,他租下來深圳龍崗的一個廠房,做起“礦主”。他告訴南都記者,7月份挖礦還比較容易,一臺蝴蝶機,每天24小時運作,大概能挖到一個比特幣,而如今,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技術設備更新,即便采用最新的阿瓦隆礦機,每天也最多只能挖到0 .13個比特幣,而一天至少耗電24度。
“做上游比做下游更賺錢。”在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比特幣的圈子后,王征也開始賣礦機。而這似乎來錢更快。“最多的時候,一天賣出270臺。”王征告訴記者,他賣的礦機價格根據每天比特幣的價格以及挖礦的效率進行調整,大概在1.8萬元~3.5萬元之間。昨日的最新價格是2萬多一臺。
不過在很多行家看來,根據比特幣的產生原理,比特幣產生越來越難,而挖礦所需要的設備卻越來越高級、越來越貴,挖礦的利潤已經非常小。洋洋告訴南都記者:“現在挖礦都不知道是否還能回本。”
產業鏈中,目前最為熱門的環節還是交易平臺。在這些平臺上,可以將人民幣兌換為比特幣,或將比特幣兌換為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在交易平臺環節的創業公司已經超過20多家。
2011年年中,比特幣在大洋彼岸方興未艾。M t.gox等交易平臺吸引了中國的兩個比特幣愛好者楊林科和黃嘯宇,他倆發現國內還沒有類似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出于“好玩”,便利用業余時間操辦起了一個簡單的比特幣交易網站。今年3月份,另一位比特幣粉絲李啟元加入,并擔任CEO.
三位合伙人正式運轉比特幣中國后,10月底以后比特幣再度炒熱,比特幣中國的交易量最高值超過了10萬個比特幣。據悉,比特幣中國已宣布完成500萬美元A輪融資。
B T C T radeC E O張壽松則是在4月份比特幣頻繁出現漲幅時才開始投身建設比特幣交易平臺。其實對于他這個技術男來說,做平臺的門檻并不高。但目前讓他頭疼的是,交易平臺之間形成了非常惡劣的競爭。張壽松說:“其實一些交易網站會經常受到攻擊。黑客常常通過大量的流量和帶寬去攻擊服務器,服務器被占滿,導致網站打不開。”
業內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風投人士分析,虛擬錢包、匯兌和支付都將是創業公司可以涉足比特幣市場的3大領域。
虛擬錢包服務幫助用戶持有比特幣,提供銀行活期存款賬戶的一些功能。而匯兌服務將人民幣兌換為比特幣,或將比特幣兌換為人民幣,即目前較火的交易平臺。第三個創業領域則是支付。他認為,支付服務幫助商戶在交易中接受比特幣支付,但前提是需要市場的成熟,接受比特幣的人在擴大。
不過,這位風投人士亦提醒比特幣創業公司,需要通過風投獲得更多融資來抵御風險,并提供安全措施以及有預見性的監控措施。
投機泡沫抑或金融未來?
對于比特幣熱潮,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郭田勇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社會對于比特幣的熱捧正是反映了公眾對于現有主權貨幣由于濫發而信任度不高,而這正是比特幣興起的基礎。
那么比特幣是否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貨幣呢?
“在信用貨幣時代,貨幣本身就沒有價值,公眾對于貨幣的認可是一種觀念。”郭田勇指出,在商品貨幣時代,貨幣是具有價值的一般等價物,有實物價值做支撐,但是在信用貨幣時代,貨幣實際上是一種觀念的達成,貨幣本身并不具備價值。在當前的主權貨幣體系中,貨幣是各國代表國家發行的,要求國民強制使用的,其背后是政府信用。而比特幣是民間發起的,在一定小范圍內的人們愿意把它當做交易的衡量標準,特別是在互聯網中,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其他的虛擬貨幣,在運用上更加便捷,使得人們愿意接受比特幣。
“如果有人認可,比特幣就有可能成為貨幣,但是如果認可不存在了,比特幣就成了下一個‘郁金香’,泡沫會破滅。”郭田勇進一步指出,比特幣本身所具有的兩個致命的特點,使其難以顛覆現有的主權貨幣體系。
首先,要成為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貨幣,其本身的價值必須保持穩定,但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無法產生穩定的價格預期,使用者無法用來衡量購買力。其次,盡管比特幣被看做是去中心化的貨幣,但在沒有主權政府信用作為背書的情況下,人們不清楚比特幣背后是否真的可能存在操縱的人,從這個角度看,比特幣缺乏公信力,只能在被認可的小眾范圍內流通。
在比特幣的江湖里,也流傳著有關比特幣被操控的傳言。
據悉,2010年12月12日,當比特幣漸成氣候時,中本聰悄然離去,至此從互聯網上銷聲匿跡。“中本聰是誰”成為一個謎。而市場卻傳言稱,中本聰本人最多持有98萬枚比特幣且從未使用過。有玩家擔心,中本聰會在高位時將持有的比特幣全部變現,造成市場暴跌。
此外,美國兩位數學家從網上下載了比特幣的所有交易記錄,并對其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超過75%的比特幣沒有流通。更可怕的是,他們提出了一個想法:這部分比特幣可能屬于一二個人。徐棟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比特幣就像是一個小盤股,當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大量持有比特幣并且通過拋出和吸入影響市場價格的莊家,比特幣的價格或許已經被操縱。
事實上,除了投機者們的炒作,比特幣想成為真正的貨幣,安全性也是其繞不開的難題。
2 0 1 1年,比特幣交易平臺M t.G ox遭遇黑客攻擊,黑客獲取了大量的用戶資料,然后登錄用戶的賬戶,竊取比特幣,并在市場上大肆拋售。有批評者指出,在真實的貨幣市場,沒有任何一個交易所能夠因為市場狀況或者某人失誤而回滾交易,比特幣的市場缺乏有長期信用擔保的交易所,系統風險明顯,難以提供作為貨幣所必需的穩定性。
“也許它是又一個普洱茶、郁金香類似的龐氏騙局變種,但也有可能未來演變成顛覆全球貨幣體系,畢竟互聯網已經顛覆了現實世界這么多產業。”華創證券研究員馬軍認為,不論這個最后會發展如何,至少進行了一下關于互聯網體系的下一代貨幣體系的嘗試,很值得關注。
在羅金海的朋友長鋏看來,比特幣的開放性決定了它是一個小社會,不具統一性。“可以把它視作一艘探險船,乘客與水手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難以給他們打上統一的標簽。比如,對自由主義者來說,比特幣是諾亞方舟,可以載著他們到自由天堂;對于比特幣基金會這樣的組織來說,比特幣社區需要主動與監管者接觸,以避免潛在的政策暗礁。”
[相關鏈接]
監管之憂:比特幣成不法行為的溫床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學者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比特幣之所以引起人行等部門的注意,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各國的實踐中比特幣已經成為洗錢等不法行為的溫床,監管擔心對金融體系安全構成影響。徐棟也表示,作為一種虛擬貨幣,比特幣沒有購買力和使用價值,其市場需求在于被各國一些不法分子用于洗錢。
而這正是監管部門最為擔心的。就在此前監管部門的通知中也表示:“由于比特幣交易具有匿名性和不受地域限制的特點,其資金流向難以監測,為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提供了便利。”
徐棟也告訴南都記者,目前比特幣的主要基本需求在于部分國家將比特幣作為洗錢工具,將資產換成美元轉移至國外。而羅金海則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在國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比特幣從事傳銷、洗錢以及賭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