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年末銀行鬧資金流動性緊張之際,A股上市公司又悄然上演了一出理財狂歡大戲,單單在昨晚,就有8家公司發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告。
宇順電子(002289)昨晚公告稱,公司分別于12月24日與招商銀行(600036)高新園支行、12月25日與浦發銀行(600000)深圳分行簽定協議,合計使用6000萬元閑置募集資金購買招商銀行點金公司理財“集財易”之人民幣歲月流金54029號理財計劃產品及浦發銀行利多多公司理財計劃2013年HH489期產品。亞夏股份公告稱,公司與興業銀行(601166)杭州分行簽訂協議,使用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起始日為2013年12月26日,到期日為2014年1月2日。新聯電子(002546)也公告稱,近日公司與光大銀行(601818)簽訂《結構性存款合同》,使用7200萬元閑置募集資金購買了光大銀行對公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截至記者昨晚發稿之際,還有北京利爾(002392)、兆馳股份(002429)、科士達(002518)等5家公司也相繼發布關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公告。
宇順電子(002289)昨晚公告稱,公司分別于12月24日與招商銀行(600036)高新園支行、12月25日與浦發銀行(600000)深圳分行簽定協議,合計使用6000萬元閑置募集資金購買招商銀行點金公司理財“集財易”之人民幣歲月流金54029號理財計劃產品及浦發銀行利多多公司理財計劃2013年HH489期產品。亞夏股份公告稱,公司與興業銀行(601166)杭州分行簽訂協議,使用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起始日為2013年12月26日,到期日為2014年1月2日。新聯電子(002546)也公告稱,近日公司與光大銀行(601818)簽訂《結構性存款合同》,使用7200萬元閑置募集資金購買了光大銀行對公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截至記者昨晚發稿之際,還有北京利爾(002392)、兆馳股份(002429)、科士達(002518)等5家公司也相繼發布關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公告。
從以上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看,其所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比較“誘人”,多款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均逾5%。如宇順電子購買的一款期限為36天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亞夏股份購買的保本型7天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為5.5%。在收益率誘人的情況下,也出現了上市公司頻頻追加購買理財產品資金額度的情況。如北京利爾昨晚公告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公司董事會同意公司及其子公司將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額度從7億元提高到8億元。與此同時,兆馳股份除了動用1.2億元的閑置募集資金外,又使用了2.9億元自有資金“鏖戰”理財市場。
昨晚上市公司公告大買理財產品僅僅是近期的一個縮影。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從12月以來,發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公告的上市公司至少超過100家,而這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成了主力軍。據了解,不少中小板公司已是購買理財產品的“老江湖”,以家紡公司富安娜(002327)為例,在今年6月份,公司多次追加購買理財產品額度;而在本月,公司又豪擲9000萬元購買上海銀行發布的一款理財產品,期限從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12月9日,年化收益率為6.50%。
有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利用“閑錢”購買理財產品達到“錢生財”目的本無可厚非,不過,要警惕一些公司“不務正業”,過度使用閑錢理財,從而影響主業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