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飆升的大環境下,2013年底銀行攬儲大戰異常激烈,各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不斷抬升,半數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超過6%,7%以上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也頻頻現身。但記者發現,攬儲節點一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就出現下滑跡象。
據報道,自2013年10月中旬起,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就開始持續上升,2013年12月份更是以每周至少0.1個百分點的速度大幅上升。臨近去年12月底,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更是幾乎達到6%,創下近兩年來的新高。
據報道,自2013年10月中旬起,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就開始持續上升,2013年12月份更是以每周至少0.1個百分點的速度大幅上升。臨近去年12月底,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更是幾乎達到6%,創下近兩年來的新高。
如今年末時點已過,銀行開年又“不差錢”,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自然難以再攀高峰。從目前理財產品的情況來看,預期收益率整體較2013年年底明顯有所下滑。根據銀率網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月6日,北京地區“預售在售”的理財產品中,共計有75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達到6%,而在一周以前(2013年12月30日),預期收益率超過6%的“預售在售”理財產品的數量超過了百款。
對于近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滑,銀率網理財分析師殷燕敏表示,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不斷波動,年后預期收益率可能會有所回落,可能很難購買到預期收益率超7%的產品。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2013年年終考核時點的結束,銀行對資金的需求已放緩,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是必然的趨勢。不過,由于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即將來臨且春節銀行通常會再次面臨資金壓力,因此短期內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不會大幅度下滑。春節后,理財產品收益率有可能大幅回落,在其他基本面因素沒有發生大變化的情況下,甚至或將重回5%左右。
“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元旦過后可能出現小幅回落,因此手中有閑置資金的投資者可積極關注股份制銀行或大型城商銀行發行的高收益理財產品,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如若對資金流動性要求較低,可盡量選擇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鎖定當前的高收益。”殷燕敏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