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二胎嗎?這段時間,你肯定發現,不少符合“單獨二胎”政策的人們都在討論“生與不生”的問題。“如果再生一個,真得掰著手指算算經濟賬。”不少已經為人父母的獨生子女家庭,很想給孩子添個伴兒 ,但再養一個孩子帶來的經濟負擔了讓他們陷入“幸福的糾結”。
說來說去都是錢鬧的。理財專家建議,想生二胎的家庭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開源節流 ,加大保障性投資 ,建立家庭備用金,再生一個也不怕。
出場人物:潘蒙漉
家庭收入:夫妻二人年收入稅后15萬元~20萬元之間
理財現狀:孩子已購買教育金計劃
今年31歲的潘蒙漉是獨生子女,自從2013年年底“單獨二孩”政策放風開始,她就在心里糾結了起來。“真的很想給孩子添個伴,老人也旁敲側擊的,但是我真的沒有勇氣。”
按說,她和老公都是青島本地人,而且都在銀行系統上班,收入情況已經不錯了。“算下來我們一年能拿到15萬元到20萬元,房子雖然有貸款,不過公積金繳納稍微多點,感覺不到壓力。”潘蒙漉說,即便是這樣,養了孩子之后,他們“幾乎剩不下大錢”。
2010年,潘蒙漉的女兒出生了。孩子的到來給家庭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同時也在經濟上造成了負擔。“也許是太寵孩子了,什么東西都希望給她最好的,我們兩口子花錢的確有點大手大腳。”潘蒙漉說 ,最近三年,除了按時繳納給孩子購買的“金寶貝”教育金計劃(孩子1歲開始,每年2萬元,繳存10年,到25歲時可獲得40萬元左右的回報),他們每年只能攢下2萬元到3萬元,間斷地買一些理財產品。心聲:寧愿不要二胎也不能降低孩子教育質量
由于自己和老公都是高材生,潘蒙漉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格外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讓孩子出國受教育,我會一直堅持下去。”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她這個年輕的媽媽覺得“亞歷山大”。
“如果沒有獎學金,出國費用就要按照80萬~100萬元的規格來準備,就我們現在的攢錢速度,可想而知。”不僅是未來的壓力大,眼前,潘蒙漉已經開始給孩子報一年5000元的外語班,女兒再大一點還有更多的班要報……
除了經濟壓力,雙職工養孩子的精神壓力也不小。“父母都幫著我們看孩子,心里依舊很累。我現在的想法就是,寧愿不要二胎也不能降低孩子教育質量,所以現在誰"慫恿"我要二胎,我都說再說吧。現在似乎真的不合適。”潘蒙漉說。
出場嘉賓:楊憲鵬
工作身份:中國銀行(601988)山東省分行理財中心主管
理財建議:省字當頭,平時注意開源節流
? 要不要二胎,要量力而行。這本身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賬,因為孩子的意義沒有辦法用金錢來衡量,孩子帶給家庭的歡樂也無法用數字來計算。
當然,作為當事人,做出決策前,經濟賬還是可以簡單算一算的:首先,最確定、最直接的一點,是選擇生二胎之后,家庭的現實生活成本必然增加。按照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估算,3歲之前每年至少1萬元,3歲至6歲之間約為2~3萬元。這些多出的支出不但會影響家庭短期的現金流,還會影響到家庭生息資產的累積速度,使得家庭開支更多地依賴于工資性收入,對整個家庭的長期現金流產生影響。
對于潘蒙漉來說,如果再要一個寶寶,按照我們剛才的測算,原來他們兩口子每年結余的用于買理財的兩三萬元就將會用于第二個寶寶的當期消費,其他的開支就只能依賴夫妻二人的工資收入,家庭達到財務自由的時間就會延后。
因此,單純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如果潘女士家庭現在還沒有充足的經濟儲備,“再說吧”可能是很理性的選擇。
提醒:建立家庭備用金提前幾年做功課
選擇生二胎之后,必然有其他引致性的經濟支出。按照潘女士的心態,教育金保險(放心保)和留學準備金是不是應該也要兩份呢?家庭的保障性支出是不是應該及時補充呢?對于想生二胎的家庭,還應當增加緊急備用金的額度,要按照家庭月生活費用的4~6倍來建立家庭備用金,以銀行活期存款的形式作為這項資金,以防不時之需。因此想要保證生活質量和孩子教育品質,要二胎前幾年就要開始做功課。
我的建議是,潘女士一家從現在開始省字當頭,平時注意開源節流。等過幾年,考慮生二胎也許是不錯的選擇。剔除情感等方面的效用不說,單就理財角度來講,生養孩子也是一種投資,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投資之一。只要孩子教育得當,他的人力資本會不斷地升值,并形成自我正循環,成為一個家庭中真正不會貶值的、最成功的投資。